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精子结构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及细胞器的演变规律.菲律宾蛤仔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态由椭圆形渐变为辣椒状,细胞核的形态由椭圆形逐渐拉长,渐变为锥形.染色质的凝集经历:小颗粒团块状→较大颗粒均匀状→粗颗粒均匀状的过程.线粒体在演化过程中数量先增多后逐渐减少,嵴数逐渐增多,电子密度和体积逐渐增大.高尔基体在初级精母细胞期已经发育,随后的各期中发育良好,分泌旺盛.精细胞Ⅱ期,高尔基体分泌的潴泡开始融合,形成前顶体囊.精细胞Ⅲ期,高尔基体的分泌物仍不断融合.精细胞分化的后期,前顶体囊逐渐发育形成顶体.菲律宾蛤仔成熟精子呈长辣椒状,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构成.头部的顶体为细长柱形,末端渐细,电子密度较小;细胞核为锥形;中段线粒体4个,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2"型结构.此外在成熟精子线粒体环横切面有一特殊"风车状"结构.
作者:代培芳;饶小珍;陈寅山
来源:动物学杂志 2004 年 39卷 2期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现支持机构用户及个人包时用户开通服务。如需开通机构账号,请机构管理员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10-58882667;个人包时开通请直接点击“个人包时订购”,开通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