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疼痛生理病理机制包括中枢和多个外周神经传导机制和环节,治疗手段上经历了传统的镇痛药物注射、口服镇痛药物、自控硬膜外镇痛、自控静脉镇痛等方法,减轻了临床疼痛,但仍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多模式镇痛方案从多个机制层面达到完全镇痛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创新性,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讨切口周围注射复合麻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融合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行腰椎后路融合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采用切口周围注射多模式镇痛药物(吗啡+酮咯酸+罗哌卡因+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39例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记录融合后即刻、6h、12h、24 h、48 h、7d的目测类比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融合后首次吗啡使用时间、吗啡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主要病因、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统计学可比性.在融合后6,12,24,48 h内,试验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在融合后第7天时两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融合后首次吗啡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02),同时吗啡使用量也明显降低(P=0.041),有效控制了临床围手
作者:李欢;丁文鸽;朱鼎;严伟洪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年 18卷 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