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BNP、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7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 90例(UA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54例(STEMI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 63例(NSTEMI组).检测各组hs-CRP、BNP及D-D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STEMI组hs-CRP水平在治疗后120h开始显著下降[(25.0±0.0) mg/L比(14.3±3.7) mg/L] (P< 0.05),而UA组及NSTEMI组hs-CRP水平在治疗后48h即开始显著下降[(25.0±0.0) mg/L比(12.5±3.5) mg/L,( 25.0±0.0) mg/L比(15.4±5.3) mg/L](P<0.05).三组治疗前后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D-D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BNP和D-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s-CRP水平可以反映ACS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测再次复发的可能性.BN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指标.D-D水平与ACS的治疗和病变情况有关.
作者:晋辉
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年 34卷 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