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某院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探讨其对临床工作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院近3年所有上报的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性别、年龄、原发病、既往过敏史、药品品种、损害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45岁为界)和既往过敏史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人群中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比例较大,药品品种以抗菌药所占比例最高,损害类型以变态反应和肝损害为主.结论: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是进行诊疗的基础,医护人员设计给药方案和实际用药前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过敏及不良反应史结合拟用药物进行药品不良反应风险判断,对高危患者除了应该谨慎选择药物外,用药时和用药后还应该予以药学监护,对出现的不适应注意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作者:方欢;曹怡;方忠宏;蔡蕴敏
来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5 年 24卷 10期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现支持机构用户及个人包时用户开通服务。如需开通机构账号,请机构管理员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10-58882667;个人包时开通请直接点击“个人包时订购”,开通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