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前列腺癌筛查工作仍不全面,国内前列腺癌数据库也相对匮乏.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前列腺癌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以及生存情况等数据,为河北及周边地区前列腺癌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857例前列腺癌患者信息,分析初次就诊时非转移性(M0)和转移性(M1)前列腺癌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方案和生存情况.对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生存率差异.结果:纳入基线统计的患者共计857例,中位年龄71岁,797例存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记录,689例存在Gleason评分记录.412例M0患者和445例M1患者中,PSA≥100 ng/mL的患者分别占11.1%(44/397)和57.3%(229/400),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分别占46.9%(166/354)和63.9%(214/335).纳入随访分析的患者共计606例,患者生存395例,死亡211例,其中182例死于肿瘤进展.M0和M1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76/120)和41.3%(102/247),M0和M1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和47个月(P<0.01).此外,在所有采用传统内分泌治疗[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或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combine
作者:樊博;齐盼;苏建志;卫书飞;张轩;张爱莉
来源:中国癌症杂志 2020 年 30卷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