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异丙酚联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进行呼吸、循环系统及注射痛等方面的观察.方法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Ⅰ级:正常健康;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15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37例,单纯异丙酚麻醉(2.0 mg/kg);B组37例,在麻醉诱导前2 min静脉给予阿托品(0.01 mg/kg),而后复合异丙酚;C组37例,麻醉诱导前不给予阿托品但静脉给芬太尼(1 μg/kg)而后复合异丙酚;D组39例,在麻醉诱导前2 min静脉给予阿托品及芬太尼,而后复合异丙酚.分别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血氧饱和度、潮气量、血压、脉搏以及注射部位疼痛强度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脉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C组注药后2 min、4 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B组病人的注射部位疼痛及对手术的反应变化得分分别明显大于C、D组(P<0.01);潮气量、血氧饱和度(SPO2)的一过性下降与给药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资料表明D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前2 min静脉给于阿托品及芬太尼而后进行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辅以异丙酚静脉推注维持,能较好地满足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要求.
作者:孙立智;韩雷;赵国胜;梁海燕;魏造泉;席南;于玲;冯爱玲
来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 年 4卷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