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广州白云区基本消除疟疾后监测效果与防治对策,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白云区达到基本消除疟疾后,在全区范围内设专职或兼职镜检站22处,开展疟疾传染源搜索,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病人,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定时对各镜检站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对本地区小学生进行疟疾抗体检测及进行按蚊密度监测.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全区疟疾病例69例,其中间日疟19例,恶性疟40例,未分型1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69例病例中确定外籍病例26例,其中非洲籍22例,东南亚籍4例;本地居民外出非洲感染34例,外出东南亚感染9例.2010~2013年辖区医疗机构共血检“三热病人”19 958人次,发现疟原虫阳性3例.连续2年对学龄儿童疟疾抗体监测1 013人次,未发现阳性者.在2011~2013年按蚊监测中,只有2013年在白云区郊区捕获1只中华按蚊,其它均为致倦库蚊,表明本地区中华按蚊密度维持在极低水平.结论 输入性疟疾病例为现阶段病例的主要来源,基本消除疟疾后的防治成果得到了巩固,现行疟防措施可以适当简化.加强非洲及东南亚等地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及管理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作者:叶浩风;罗桂河;黄笑芳;周勇;张杏花;阮飞;李钊宏;越朝斌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2014 年 14卷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