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基于学校的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体系,对2012-2016学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学生伤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地点以校园内为主(74.2%),高于校园外(25.8%).校园内、外伤害均以无意自伤(校园内69.7%,校园外74.5%)或无意他伤(校园内27.4%,校园外23.8%)为主.校园内伤害以轻度(60.3%)为主,校园外伤害以中度(52.0%)为主.校园内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38.2%,25.9%,22.7%和9.7%;校园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46.1%,13.9%,13.7%,11.7%和5.5%.小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伤害多发生在娱乐玩耍时(43.9%和49.7%),初中、高中和职中学生校园内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时(52.2%,67.4%,63.1%),校园外伤害主要是骑车/坐车(46.5%,29.4%,51.2%)和走路(18.6%,23.4%,19.5%).结论 小学阶段在校园内外应以预防学生在娱乐玩耍导致的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为重点;中学阶段在校园内主要加强运动伤的防范,在校园外以预防出行中发生的跌倒/坠
作者:熊莉华;刘伟佳;郭重山;陈思宇;林琳;林蓉;刘伟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7 年 38卷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