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 | 下载0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阜阳、芜湖、六安3个地区城乡幼儿园9 647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调查母亲ACEs及学龄前儿童EBPs.结果 学龄前儿童困难问题、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障碍、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7.4%,16.3%,18.3%,22.7%,34.2%,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不同类型ACEs均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51~2.97,P值均<0.01);随着母亲ACEs种类数增加,儿童EBPs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OR=3.13~9.61,P值均<0.01).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社区暴力与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关联,男童高于女童(ROR值分别为1.25,1.26,1.41,P值均<0.05).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关注母亲ACEs有益于学龄前儿童EBPs防控.

作者:余伟强;李若瑜;黄永玲;何海燕;彭春燕;王心柱;万宇辉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2 年 43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 | 下载:0
作者:
余伟强;李若瑜;黄永玲;何海燕;彭春燕;王心柱;万宇辉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年 43卷 8期
标签:
生活变动事件 母亲 情绪 行为 回归分析 儿童,学龄前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阜阳、芜湖、六安3个地区城乡幼儿园9 647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调查母亲ACEs及学龄前儿童EBPs.结果 学龄前儿童困难问题、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障碍、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7.4%,16.3%,18.3%,22.7%,34.2%,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不同类型ACEs均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51~2.97,P值均<0.01);随着母亲ACEs种类数增加,儿童EBPs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OR=3.13~9.61,P值均<0.01).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社区暴力与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关联,男童高于女童(ROR值分别为1.25,1.26,1.41,P值均<0.05).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关注母亲ACEs有益于学龄前儿童EBPs防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