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 014年5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拟接受TKI的晚期NSCLC患者,于靶向治疗前、治疗l周后以及治疗4周后进行3次CT及MRI扫描,比较不同时间点肿瘤长径、平均ADC值的变化;分析不同时间点肿瘤平均ADC值与肿瘤最大径及最大径变化率的相关性;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各个时间点ADC值组内及组间差异.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分析操作的可重复性.结果 治疗1周后ADC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6.329,P<0.05),而治疗1周后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ADC值明显升高(t=-4.878,P<0.05),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P<0.05).靶向治疗前肿瘤ADC值与治疗4周后的最大径变化率呈负相关(r2=-0.474,P<0.05).有效组内靶向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有效组与无效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操作者间可重复性好.结论 靶向治疗1周后的ADC值能较肿瘤最大径更敏感地反映肿瘤治疗后的改变,并且治疗前的ADC值在预测靶向治疗4周后的最大径变化趋势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郑雪萍;马明平;黄劲柏;俞顺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年 25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