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典型的多基原大宗中药材,研究不同基原大黄药效成分含量和比例的差异,以期实现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质量的精准评价,为大黄在临床上的精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相同生长年限(四年生)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为材料,采用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 3 种基原大黄中蒽醌、蒽酮及鞣质类共计 220 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差异成分进行筛选.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黄样品按照基原明显聚为3 类.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最终筛选出 117 种差异成分,其中包括:游离蒽醌类 8 种,结合蒽醌类 18 种,蒽酮类 80 种,鞣质类 11 种.综合比较,28 种成分在唐古特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番泻苷类、结合蒽醌类和原花青素类化合物;35 种成分在药用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游离蒽醌类和儿茶素类化合物;54 种成分在掌叶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二蒽酮类化合物,但其结构暂不能确定.通过对 3 种基原大黄差异成分的分析,根据差异成分在 3 种基原大黄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可推测出:唐古特大黄的泻下攻积之力最强,药用大黄的清热泻火功效最强,且两者的逐瘀通经功效强于掌叶大黄.
作者:赵江怡;唐进程;陈欣欣;周易;刘文清;张媛;刘凤波;赵婷;魏胜利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4 年 49卷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