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5 | 下载228

目的 提高对皮肤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认识.方法 报道2例皮肤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病原学特点及治疗随访的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皮损均发生在外伤后,临床最初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逐渐出现破溃结痂和脓肿形成.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或组织细胞浸润,伴有灶状坏死和中性粒细胞脓肿形成.抗酸染色可见大量的阳性杆菌.细菌仅能在含有铁离子的培养基中生长,病原体经PCR后测序符合嗜血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患者利福平、克拉霉素和莫西沙星联合治疗后3个月,病情好转.结论 嗜血分枝杆菌感染常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中,继发于外伤,表现为皮下结节和脓肿,组织学符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分子生物学是鉴定本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陈浩;符美华;许昌春;高薇;张晓峰;孙建方;王洪生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 年 48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5 | 下载:228
作者:
陈浩;符美华;许昌春;高薇;张晓峰;孙建方;王洪生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 年 48卷 10期
标签:
皮肤疾病 嗜血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活性 肉芽肿 Skin diseases Mycobacterium haemophilum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Immunocompetence Granuloma
目的 提高对皮肤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认识.方法 报道2例皮肤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病原学特点及治疗随访的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皮损均发生在外伤后,临床最初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逐渐出现破溃结痂和脓肿形成.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或组织细胞浸润,伴有灶状坏死和中性粒细胞脓肿形成.抗酸染色可见大量的阳性杆菌.细菌仅能在含有铁离子的培养基中生长,病原体经PCR后测序符合嗜血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患者利福平、克拉霉素和莫西沙星联合治疗后3个月,病情好转.结论 嗜血分枝杆菌感染常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中,继发于外伤,表现为皮下结节和脓肿,组织学符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分子生物学是鉴定本病的可靠方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