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60 | 下载430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SIV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变化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58例SIVD患者,依据认知损害程度分为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组(SVMCI,n=86)及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组(SVaD,n=72),选择67名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依据头颅MRI将SIVD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脑白质疏松(LA)组,并对LA程度分级。测定血清ALP水平,并按照其浓度将受试者均分为3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及剑桥老年认知检查表-中国修订版( CAMCOG-C)等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不同认知损害程度组间血清ALP水平,不同ALP浓度间LI、LA及认知损害发生率,并将认知功能评分与ALP等做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SVaD和SVMCI患者MMSE评分[17.00(13.00,20.00)、25.00(25.00,26.00)分]及CAMCOG-C评分[59.50(49.00,68.75)、82.50(76.75,89.00)分]均低于对照组[28.00(28.00,29.00)、93.00(89.00,9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87.337,P=0.000;Z=150.480,P=0.000)。在控制各混杂因素后,血清ALP水平随认知损害程度加重而增高,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8.60±15.52)、(78.76±13.39)、(86.75±18.85) U/L,F=22.

作者:吴有丽;沈春子;周霞;张宏;游孟哲;朱小群;孙中武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年 49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60 | 下载:430
作者:
吴有丽;沈春子;周霞;张宏;游孟哲;朱小群;孙中武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年 49卷 11期
标签:
碱性磷酸酶 脑缺血 痴呆,血管性 Alkaline phosphatase Brain ischemic Dementia,vascular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SIV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变化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58例SIVD患者,依据认知损害程度分为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组(SVMCI,n=86)及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组(SVaD,n=72),选择67名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依据头颅MRI将SIVD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脑白质疏松(LA)组,并对LA程度分级。测定血清ALP水平,并按照其浓度将受试者均分为3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及剑桥老年认知检查表-中国修订版( CAMCOG-C)等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不同认知损害程度组间血清ALP水平,不同ALP浓度间LI、LA及认知损害发生率,并将认知功能评分与ALP等做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SVaD和SVMCI患者MMSE评分[17.00(13.00,20.00)、25.00(25.00,26.00)分]及CAMCOG-C评分[59.50(49.00,68.75)、82.50(76.75,89.00)分]均低于对照组[28.00(28.00,29.00)、93.00(89.00,9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87.337,P=0.000;Z=150.480,P=0.000)。在控制各混杂因素后,血清ALP水平随认知损害程度加重而增高,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8.60±15.52)、(78.76±13.39)、(86.75±18.85) U/L,F=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