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基于微生物组学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粪便菌群进行研究,探讨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66只健康SPF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组,补肾组,健脾组和清肠组等6组.各给药组依照成人用药浓度灌胃治疗,隔日称量大鼠体质量,10 d后处死大鼠并制作病理切片,计算各组病理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和IL-10水平;基于16S rR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粪便菌群构成及丰度.结果: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及其拆方明显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组织的病理评分,缓解了结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损伤,减少了黏膜杯状细胞的破坏,显著降低了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提高了血清IL-10的水平;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验证,发现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及其拆方有效改善了S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结论: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道炎症反应和组织病理学损伤,并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规律及其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方法 对消化内科门诊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占31.7%,寒热错杂占26.7%,气血亏虚占18.3%,大肠湿热占15.0%,脾肾阳虚占5.0%,肝郁脾虚和阴血亏虚各占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变范围、缓解率的关系无明显差异(P>0.05).且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虚湿蕴型最多,寒热错杂型、气血亏虚型较多,其次为大肠湿热、脾肾阳虚.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虚为脾虚血亏,实为湿热留恋,肠络瘀阻.脾虚在发病及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之根本,因此健脾补肾、调和气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防止复发的首要治法,同时兼以清肠化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沈洪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沈洪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科常见疑难疾病,中西医疗法各有优势及不足,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西药抗炎、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优势,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参入不同的中医治法提高临床疗效,具体包括:清肠化湿增加抗炎强度,凉血化瘀加速重症缓解,敛疡生肌促进黏膜愈合,健脾补肾维持长期缓解,调肝运脾缓解腹痛腹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