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4到10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根部及全主动脉CT)评估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TAVR手术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例患者,其中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66~80岁,平均胸外科医师学会(STS)风险评分为7.8%,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4.4 m/s,平均跨瓣压差为52.3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例患者需旋磨靶病变位于前降支中段,1例位于左主干到前降支,3例均合并非旋磨靶病变,平均SYNTAX积分为20分。术中均采用股动脉入路,先进行主动脉瓣跨瓣留置猪尾导管,然后行冠状动脉靶病变旋磨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期进行非旋磨靶病变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予以主动脉瓣球囊扩张及自膨胀瓣膜置入,1例因瓣膜位置偏高予以“瓣中瓣”置入。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即刻效果满意,术中均无并发症。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2.1 m/s,平均跨瓣压差为9.3 mmHg,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随访6个月内无死亡,无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结论: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且外科风险较高的AS患者,行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初步结果满意,该技术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心病的特殊病变类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其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案,但对医师技术要求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有效的血运重建是其治疗及预后改善的关键,但其治疗方案至今仍未达成统一共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技术也在时刻更新与进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支架植入(临时支架、双支架)、药物涂层球囊(DCB)、旋磨术等.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时首选临时支架植入,若出现复杂的分叉血管病变、边支血管难以进入、主支血管植入支架后分支血管发生闭塞时,可考虑使用双支架植入,而双支架植入时采用DK-Crush技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DCB避免了支架的植入,符合"介入无植入"的观念,单用DCB以及DCB联合2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均可有效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DCB与其他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严重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直接行PCI可能会导致支架扩张不足、贴壁不良以及支架再狭窄等,而旋磨术可利用机械或激光消蚀,有效改善血管的顺应性,从而使球囊易于通过及扩张,并有助于支架扩张与贴壁,极大提高了PCI的手术成功率,并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术中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术中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16例行RA的患者,收集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内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RA术中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15.8%和22.9%,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力衰竭史、SYNTAX评分及旋磨头血管内径比是RA术中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RA术后12个月MACE的影响因素包括高血压史、SYNTAX评分、术后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最小管腔直径(MLD)(P均<0.05).结论:RA术中并发症可能与心力衰竭史、SYNTAX评分及旋磨头血管内径比有关,而高血压史、SYNTAX评分、术后6个月LDL-C、HbA1c水平和MLD则可能是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 2016~2022 年国内 7 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共 19 例,回顾性收集其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手术相关不良事件(4a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因死亡)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19 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70(64,73)岁,男性 13 例,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6.89±8.76)%.术中采用桡动脉入路 13 例,11 例患者在干预期间仅用 1 个旋磨头,6 例患者使用 2 个旋磨头,2 例患者使用 3 个旋磨头,平均需(7.00±4.23)次旋磨通过病变,19 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即刻管腔获得面积为(1.23±0.78)mm2.旋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旋磨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 1 例,经药物治疗后改善;旋磨头嵌顿 3 例,经操作后成功拔出.术中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痉挛、紧急转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等事件,住院期间也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术后随访 3~24 个月,1 例患者接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其余患者未发生MACE.结论:本小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既往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即刻PCI术中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情况,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长期随访未发生MAC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的复杂左主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右冠状动脉(右冠)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复杂左主干病变患者 90 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合并右冠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观察组,n=30)及右冠未发生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对照组,n=60),对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术中情况、造影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 例患者中男性 58 例(64.4%).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P均>0.05)、左主干病变情况(P=1.000)、左主干钙化情况(P=0.249)、术前TIMI血流分级(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无复流发生率(3.3%vs.5.0%,P=1.000)、低血压发生率(10.0%vs.8.3%,P=1.000)、心包积液发生率(3.3%vs.0%,P=0.333)、血管内超声(IVUS)使用率(86.7%vs.90.0%,P=0.635)、术中使用循环辅助装置(P=0.699)、术中冠状动脉旋磨率(26.7%vs.21.7%,P=0.5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 14.50(11.83,15.85)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入院、心原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31.0%vs.32.1%,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右冠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的患者行PCI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旋磨术后远期预后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严重冠状动脉钙化(CAC)病变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旋磨术(RA)后远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严重CAC病变患者行RA后远期MACCE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2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RA的严重CAC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共245例,中位随访时间49(28.0,70.5)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将研究对象分为MACCE组(61例)和非MACCE组(184例).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严重CAC病变患者RA后远期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生院内MACCE、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严重CAC病变患者行RA后远期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697,术后3年、4年和5年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698、0.730和0.703,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好.校准图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评估严重CAC病变患者行RA后远期MACCE发生的危险程度,可以帮助临床医师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手段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是介入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钙化病变限制支架的定位与扩张,导致支架置入失败或扩张、贴壁不良等围术期并发症,同时与远期靶血管失败相关.消蚀技术或球囊技术的发展使得钙化病变的预处理效果较前改善.但是,这些预处理手段仍受到深层钙化、完全闭塞等钙化特点的限制.近些年预处理技术的进展使得上述限制得到缓解.半程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的策略减低了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在复杂钙化病变中的应用证据不断积累,以及近些年应用于临床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术,表现出在深层钙化病变中的应用优势.本文围绕钙化病变预处理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预处理手段的选择提出建议,旨在指导临床策略的选择,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腔内影像学指导下旋磨联合血管内碎石术治疗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因"发作性胸痛半年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脉搏 74 次/min,血压 138/73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无发绀,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心率74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检查示V1-5导联ST-T变化.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1 2.46 μg/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并钙化结节介入治疗中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钙化结节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6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PCI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钙化结节患者82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者35例为球囊组,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者47例为支架组.2组均于PCI前、后即刻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记录PCI前最大钙化弧度、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钙化长度、钙化结节处管腔面积、钙化结节凸向管腔长度,PCI后最小管腔面积、相对膨胀率、对称率、即刻管腔获得面积、钙化结节处管腔面积;比较2组病变部位、病变类型、血管狭窄程度、PCI预处理方法;记录PCI预处理后冠状动脉夹层发生情况及PCI后慢血流/无复流、支架贴壁不良、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脱载、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3年5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男性、吸烟、饮酒比率及PCI前血管最大钙化弧度、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钙化长度、钙化结节处管腔面积、结节凸向管腔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PCI预处理行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比率(51.43%)高于支架组(21.28%)(x2=10.572,P=0.005),PCI后最小管腔面积[4.00(3.58,4.51)mm2]、即刻管腔获得面积[2.03(2.58,2.63)mm2]、钙化结节处管腔面积[4.32(3.90,5.00)mm2]均小于支架组[4.88(4.21,5.42)、2.50(2.00,3.23)、5.20(4.60,6.87)mm2](P<0.05),相对膨胀率[93.20(88.89,95.64)%]高于支架组[87.83(80.03,94.25)](Z=2.423,P=0.015),病变部位、病变类型、血管狭窄程度及对称率与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PCI预处理后A/B型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42.86%)高于支架组(21.28%)(x2=4.408,P=0.036).球囊组PCI预处理后发生C型冠状动脉夹层1例,支架组PCI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1例、支架贴壁不良3例.2组PCI后均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脱载、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至2023年5月,球囊组4例发生MACE,支架组3例发生MACE.结论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钙化结节患者PCI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均可有效开通病变血管,药物涂层球囊可避免支架贴壁不良,不增加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老年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冠状动脉旋磨术中并发症及术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冠状动脉旋磨(RA)术中并发症及术后短期(12 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于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行RA的老年CAC患者188 例,参照《冠状动脉内旋磨术中国专家共识》进行手术,随访术后 12 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按照 12 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 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并发症和术后12 个月内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中并发症和术后12 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32/188)和 18.62%(35/188),发生术中并发症组和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心力衰竭史、高血压史、既往心肌梗死史、病变血管、SYNTAX评分、凝血酶原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最小管腔直径(MLD)、管腔横切面积和旋磨头血管内径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力衰竭史、病变血管(双支、三支、左主干支相对于单支)、SYNTAX评分、MLD及旋磨头血管内径比是术中并发症的影响因素[OR= 0.518,(1.660、2.311 和 3.089),3.893,0.794,0.641;均P<0.05];术后 12 个月 MACE 的影响因素有心力衰竭史、高血压史、SYNTAX 评分、HbA1c 和 MLD(OR=0.481,0.812,2.777,0.762,0.721;均P<0.05).结论 旋磨术中并发症可能与患者心力衰竭史、病变血管、SYNTAX评分、MLD及旋磨头血管内径比有关,而心力衰竭史、高血压史、SYNTAX评分、HbA1c和MLD则可能是术后短期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