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红花潜叶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潜叶蝇是危害中药材红花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红花的产量和品质.该研究以卫红花、9个红花种质和3种化学杀虫剂为试验材料,评价红花潜叶蝇发生规律、不同红花种质抗潜叶蝇能力、3种化学杀虫剂单施和复配对红花潜叶蝇的药效.结果 表明,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对红花的危害占80%,且暴发高峰期为7月份;而油菜潜叶蝇危害相对较轻,爆发高峰期为6月份.不同红花种质抗潜叶蝇能力不同,其中,FQ12和YJ65兼抗3种潜叶蝇.在现蕾期用2%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复配药剂(10%联苯菊酯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阿维菌素乳油=1∶1∶1)3 000倍液喷施,施药48 h后潜叶蝇致死率达96%以上.该文研究了红花潜叶蝇暴发高峰期、筛选了抗潜叶蝇红花种质和高效化学杀虫剂,为中药材红花潜叶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6种颜色粘虫板对春季菜地昆虫的诱集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筛选对春季蔬菜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的粘虫板,促进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采用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和黑色6种颜色的市售粘虫板对菜地昆虫进行诱集试验.结果显示,粘虫板诱集的害虫以尖眼蕈蚊Bradysia minpleuroti、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和黄蓟马Thrips flavus为优势种;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棉蚜Aphis gossypii、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菜粉蝶Pieris rapae为常见种.试验中蓝色粘虫板诱集的灰地种蝇的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黄色粘虫板诱集的南美斑潜蝇、棉蚜、小绿叶蝉的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蓝色和白色粘虫板诱集的端大蓟马、黄蓟马的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蓝色粘虫板诱集到的尖眼蕈蚊的数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各种颜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的益害比较低,诱集益虫总数仅占诱集昆虫总数的1.64%,表明该时段使用粘虫板防治菜地害虫,对益虫伤害较小,对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为科学使用粘虫板防治菜地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南美斑潜蝇的快速冷耐受及其生理生化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为明确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经快速冷耐受(Rapid cold hardening,RCH)处理后的基础耐寒性的变化,以探究南美斑潜蝇RCH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根据初步筛选的胁迫温度和驯化时间的结果,将南美斑潜蝇蛹直接进行低温胁迫(Cold shock,Cs)和先进行RCH驯化后再进行低温胁迫(RCH+CS)后,记录南美斑潜蝇蛹的羽化率;利用热电偶方法测定驯化后和未驯化蛹的过冷却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及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处理模式下南美斑潜蝇的脂肪酸、糖类以及甘油的含量.[结果]经RCH驯化后再进行低温胁迫的南美斑潜蝇蛹的羽化率显著增加(由20.00%增至45.56%,F4.10=10.37,P<0.05),但过冷却点(SCP)却没有明显变化(未驯化-19.90 ℃,驯化后-20.10 ℃,t=0.703,P>0.05);RCH驯化后南美斑潜蝇体内棕榈油酸含量增加(由5.96%增至19.26%,F3,8=52.717,P<0.05),棕榈酸含量下降(由24.32%降至2.94%,F3,8=65.456,P<0.05),总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升高(由2.17增至10.94,F3,8=64.347,P<0.05);RCH驯化后南美斑潜蝇体内的海藻糖(由5.46 μg/mg增至7.71 μg/mg,F3.8=9.912,P<0.05)和甘油的含量升高(由1.177 μg/mg增至1.314 μg/mg,F3,8=6.428,P<0.05),而葡萄糖含量下降(由1.84 μg/mg降至1.22 μg/mg,F3,8=191.298,P<0.05).[结论]南美斑潜蝇RCH与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以及海藻糖、葡萄糖和甘油这3种抗冻物质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甘肃白银地区潜叶蝇及其寄生蜂的组成和发生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明确严重危害甘肃省白银地区作物的潜叶蝇及天敌寄生蜂的多样性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田间调查潜叶蝇危害的蔬菜、花卉、杂草并采样,室内对潜叶蝇及其寄生蜂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在2016-2020年在甘肃白银地区采集的样本中发现6种常见潜叶蝇,包括本地种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三叶草斑潜蝇L.trifolii、番茄斑潜蝇L.bryoniae和美洲斑潜蝇L.sativae.其中,豌豆彩潜蝇为优势种,可危害多科寄主植物;葱斑潜蝇仅在大葱上发现危害;南美斑潜蝇在温室内的蔬菜上发生严重;三叶草斑潜蝇首次在白银市发现;番茄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的危害相对较轻.此外,调查的潜叶蝇寄生蜂包括3科12属24种,优势种包括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万氏潜蝇姬小蜂D.wani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结论]一方面白银市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入侵性潜叶蝇的发生,另一方面白银市潜叶蝇的天敌寄生蜂种类丰富,对田间主要危害的潜叶蝇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自然防控作用,建议保护利用本地寄生蜂天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