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锲而不舍,砥砺前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章翔,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2月成为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直接掌握的专家.曾任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主任、西京脑科医院院长;为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会员、国际脑研究组织会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委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委员、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生命科学部评委、中华医学会理事、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军队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西部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自2001 年始担任《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创刊主编至今,将该杂志打造成为了神经外科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它致力于推动神经外科学及其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秉持"路虽远,韧必达"的理念,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影响力,已成功跻身于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医学期刊之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顾月清/李斯文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双特异性纳米囊泡系统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日,本刊编委、我校工学院顾月清教授、李斯文教授团队在国际一流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IF=38.3)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A bispecific nanosystem activates endogenous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the bone marrow for haematologic malignancies therapy".博士后张艳琴、硕士研究生邓艳芳、博士研究生翟悦雯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顾月清教授、李斯文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该论文唯一通讯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军事科学院研究生招生简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军事科学院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承担着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强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的职责,肩负着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的使命.可招收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6个学科门类,26个学术学位、3个专业学位的硕、博士研究生(部分学科仅限军人报考),招生单位涵盖军事科学院所属13个直属单位.具体情况可电话咨询(杨老师,010-55475533),也可关注"军事科学院""军科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眼研究的全球合作——个人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文章总结了我在2023年第十六届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陈之昭博士全球眼研究合作论坛"中的发言、作为全球眼遗传联盟(GEGC)分会组织、共八位卓著演讲者参加.在科学研究中,合作和沟通很重要.研究合作通常源于科学会议,例如:1985年中山眼科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眼科会议、多次举办的GEGC会议、国际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vitreo retinal lymphoma,VRL)会议等.VRL 是我参与并证实全球合作卓有成效的研究课题之一,VRL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眼病,及时诊断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我们在1995年首次报告VRL患者玻璃体中IL-10增高,且IL-10/IL-6比值大于1.这至今仍能助诊.MYD88突变亦可协助诊断B-细胞VRL.当前,新的体液分子特征将作为一种VRL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前景的辅助手段.与其他罕见疾病一样,诊治和治愈VRL需要全球合作.我很荣幸参加此论坛会,借此感谢我的导师、同事、学生、国内外的合作者和家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孔令义/夏元铮/王凯波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中药活性成分黄连碱稳定ATF4启动子G-四链体克服癌症持久性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7月 12 日,我校孔令义(本刊副主编)/夏元铮/王凯波团队在学科顶尖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 Overcoming Cancer Persister Cells by Stabilizing the ATF4 Promoter G-quadruplex"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校2021级博士生肖成梅、2022级博士生李意普、刘玉霜副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孔令义教授、夏元铮副教授和王凯波教授为本文共同通信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本文唯一通信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莫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抗异体移植排斥的免疫保护水凝胶研究成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日,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本刊编委莫然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Immuno-protective vesicle-crosslinked hydrogel for allogenic transplantation.我校博士生王雨倩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莫然教授为通信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论文的唯一通信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胡庆华/周梦泽团队在Acta Pharm Sin B和J Adv Res发表嘌呤能P2受体研究相关成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日,医学学科顶尖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影响因子IF=14.7)在线发表了本刊青年编委、我校药学院胡庆华/周梦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Macrophage P2Y6R activation aggravates psoriatic inflammation through IL-27-mediated Th1 responses".药学院博士尹力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药学院胡庆华教授、周梦泽助理研究员和苏州大学李环球副教授为共同通信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第一通信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背景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教育部鼓励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目前医患沟通共情能力教学多以模拟沟通、小组讨论形式为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较少.目的 探索构建可以用于课程教学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为今后医患沟通共情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开展教学应用,提高医学生、医生沟通共情语言表达能力,并收集反馈用于系统的优化改善.方法 2021 年 9 月—2022 年 2 月课题组基于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和共情语义识别算法,应用课题组研制的 10 个医患沟通典型案例、示范共情语言、共情语言语义库、共情语言技能及其整体评分标准等进行系统"医患沟通共情语言虚拟仿真教学与评价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2022 年 3-5 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参与医患沟通学课程或培训的 950 名学生(包括 515 名本科生、102 名医学博士生和 333 名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本系统开展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学》技能课(2 学时)的教学试验.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等,并采用NVivo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词频分析.结果 应用系统后,本科生、临床医生、医学博士生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76.1%(723/950)的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评价结果为"完全掌握"或"掌握程度较高";93.8%(891/950)的研究对象表明本系统可"显著增强"或"有些增强"共情语言能力,89.5%(850/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便捷"或"比较便捷";95.1%(903/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合理"或"比较合理".反馈意见和建议中词频位于前五的关键词依次为:沟通、语音、教学、程序、标准.结论 该系统能够提高医学生和医生在医患沟通中由个案到一般的共情能力,自主型系统的使用解放了师生教学的时空局限,其规范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得到了研究对象的正向合理性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需要不断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从1982年人类第一次诱导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e killer cell, LAK),到2010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免疫疗法第一次由Rosenberg博士应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并获得成功,再到2017年诺华CAR-T免疫疗法Kymriah受FDA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免疫疗法已进入新的时代。CAR-T疗法的研发除了集中于CD19、CD20、CD22和BCMA(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靶点,如双靶点、基因编辑赋能CAR-T等新方向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相较实体瘤受限于肿瘤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效果更为明显,包括已上市的Yescarta、Kymriah、Tecartus、Breyanzi和Abecma的适应症均为血液肿瘤。本文将就CAR-T在血液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资深编委董永绥教授逝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8~11届编委、第12~14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儿科学感染消化专业的先驱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永绥,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0日1时9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1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