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组化与Sanger测序法在胶质瘤中检测IDH突变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是造成脑癌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种关键性限速酶,其突变状态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突变的IDH1能够催化α-酮戊二酸生成R-2-羟基戊二酸,这种物质的积累与脑肿瘤的发生紧密相关[2].WHO(2021)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及儿童型,其中成人型胶质瘤与IDH突变状态密切相关,这对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回顾性研究660例胶质瘤样本,对比探讨Sanger测序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对不一致的样本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癌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梳理营卫与癌病的相关性,指出各种致癌因素交互作用,损伤营卫,是癌病发生的核心病机.营卫源自中焦,根在肝肾,若肝肾亏虚,则营卫不充,固护不利,癌易犯脑,发为原发性脑癌.营不化血养脉,卫不护脉卫外,则癌侵入血脉,且循脉上行头面,转移性脑癌由此而生.营卫失调,致脏腑气化失司,则痰湿、瘀热、热毒等病理产物蜂起,各致病因素入脑窍,损脑脉,可引发头痛、眩晕、抑郁、乏力、消瘦等临床表现.以营卫辨识癌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能更好地把握该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有利于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