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及其猎物的时空动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生态位分化使时空资源利用重叠的物种实现共存,并且生态位研究在野生动物管理、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放牧作为最主要的人为干扰之一,通过资源(食物、时间、空间等)竞争改变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特征,甚至影响同域分布物种的生存.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而其野生猎物种群数量会因与家畜资源竞争而减少,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华北豹种群生存.因此掌握保护区内家畜与野生动物的空间、时间利用情况,得以评估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于2018年10月-2019年5月,通过架设62台红外自动相机获取铁桥山自然保护区4种哺乳动物活动数据,采用双物种单季节模型(Two-species single season model)和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分析华北豹与猎物及其家畜在圈养、散养期的空间互作关系和活动规律,并且通过重叠系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计算两物种间日活动时间重叠.结果 表明:(1)家畜放养期间,华北豹-狍,华北豹-野猪的空间回避作用均比无家畜存在时减弱,可能是时间重叠程度增大的补偿机制.华北豹-牛的空间回避作用最强.(2)华北豹-牛时空重叠程度不大,牛-狍时空重叠程度较大,牛-野猪空间上共存而时间重叠程度较小.(3)日活动节律的结果说明狍为昼行性,野猪为晨昏活动.因探测到华北豹的次数有限,故关于其的日活动节律仍待考究.研究表明,放牧将影响华北豹与猎物的时间、空间资源利用情况,并有可能导致人-豹冲突加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雉与其捕食者黄喉貂的时空关系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猎物与其捕食者间的种间关系对于维持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为了解西南地区中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中较常见的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及其捕食者黄喉貂(Martesflavigul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利用2018至2020年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1个红外相机位点的调查数据(累计相机工作日为13 790 d),量化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时空关系.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核密度函数绘制了血雉(独立有效照片数n =156)与黄喉貂(n=98)的日活动节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雉和黄喉貂在日活动高峰上存在明显的回避现象.在空间维度上,单物种占域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雉对位点使用的重要因子是海拔和距水源最近距离,影响黄喉貂占域的生境因子主要是坡度;单季节双物种占域模型的结果显示,(1)在物种作用和环境变量的影响下,黄喉貂存在时血雉对位点的占域率显著低于黄喉貂不存在时;(2)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喉貂与血雉的空间关系呈现出由分离(物种间的互作因子SIF值小于1)转为重合(物种间的互作因子SIF值大于1)的趋势.本文使用日活动模式和占域模型分析二者在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上的关系,初步揭示了血雉与其捕食者黄喉貂在时空上呈现不完全分化的特点,为深入理解该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猎物与其捕食者时空分布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范例与基础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