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的转归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的转归,探讨SIS补片在妇科盆底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家兔作为动物模型,16只雌性家兔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即7 d组、30 d组、90 d组和180 d组,每组4只家兔。4组家兔均通过手术方式于膀胱阴道间隙内植入SIS补片,分别于术后7、30、90、180 d处死各组家兔,并同时整块取出补片及其周围的膀胱阴道组织。标本均制成蜡块后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补片内部及周围组织产生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补片组织内胶原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1)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7 d组SIS补片周围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新生血管形成;30 d组炎性细胞浸润区域进一步增大;90 d组炎性细胞浸润区域明显缩小;180天组炎性反应基本消退。(2)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7 d组4只家兔SIS补片胶原结构清晰,保留完整;30 d组4只家兔SIS补片已有部分降解,但仍可见SIS胶原结构;90 d组有2只家兔尚可见少量残留SIS碎片结构,另2只家兔的SIS补片已被完全降解;180 d组4只家兔的SIS补片均被完全降解,其中1只家兔似可见部分有排序的胶原结构。结论:SIS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后可导致一过性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植入180 d后可被完全降解并有少量新生胶原结构产生。SIS补片用于盆底重建手术需谨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物补片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当前主要的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方式。应用补片修补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而其中可被降解吸收的生物补片极具潜力。在复发率方面,生物补片降低术后短期复发率效果确切,但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评价。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相比合成补片,生物补片修补术后出现侵蚀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都较低。此外,生物补片的特性可能影响置入补片的形状选择,Keyhole型生物补片可能会展现更好的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物可降解补片在青少年和青壮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青少年和青壮年腹股沟疝患者在身体结构及生育需求上有特殊性,目前对于其治疗尚缺乏统一意见。生物可降解补片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组织,经特殊处理后保留含胶原的立体纤维结构,可在满足修补强度的情况下,达到高舒适性和低生育影响要求。笔者根据最近研究结果,对青年腹股沟疝进行定义,并总结生物补片的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比应用新型再生可降解生物材料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SIS)与植皮术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36例,根据缺损面积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补片组2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 9.0 cm×3.5 cm,平均5.3 cm×2.1 cm,采用SIS治疗;植皮组1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9.0 cm×4.0 cm~16.0 cm×9.0 cm,平均12.0 cm×8.5 cm,采用中厚皮片植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促进软组织缺损愈合的效果,记录术后14 d、21 d、28 d、3个月创面区愈合情况,并随访评估创面区愈合后的外观、色泽、弹性、感觉恢复与部分肌腱外露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两组创面均完全愈合,外观、色泽接近,皮肤弹性及感觉均恢复良好。补片组感觉恢复优14例(66.6%),良5例(23.8%),差2例(9.6%);植皮组感觉恢复优9例(60.0%),良4例(26.0%),差2例(14.0%)。创面愈合效果补片组优14例,良5例,差2例;植皮组愈合优9例,良4例,差2例。结论:SIS能快速、有效的刺激机体再生出表皮组织,并且新生的表皮经过生长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瘢痕增生,是一种手部小面积浅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周血微核试验检测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遗传毒性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微核(MN-RET)与成熟红细胞微核(MN-NCE),探究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潜在遗传毒性风险.方法:实验设短周期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两种方案,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介质对照液、样品试验液、环磷酰胺溶液(25、50 mg/kg),每日给药1次,短周期连续给予受试物3 d后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微核;长周期连续给予受试物14 d后采集外周血并摘取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微核并分析脾脏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HE对脾脏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周期条件下样品试验组小鼠外周血中MN-RET百分率和MN-NCE百分率相较于介质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周期给予样品试验组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相较于介质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理性改变.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后,与介质对照组相比,25和50 mg/kg环磷酰胺组晚期凋亡细胞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50 mg/kg环磷酰胺组小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白髓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红髓扩张、髓外造血增加等病理性改变.结论:该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在外周血微核试验中不存在遗传毒性风险.在给予试物不同周期条件下,选择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的MN-RET和MN-NCE,在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遗传毒性风险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软组织修复医用材料及产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
软组织是人体内一类不可或缺的组织,它有着保护机体免遭外界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侵害的重要作用.轻度软组织损伤能够自愈,但重度软组织损伤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与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与低毒性,用于软组织修复,可起到抗菌、止血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通过改性或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可提升相关性能.常用的软组织修复产品有伤口敷料、生物补片、医用组织黏合剂、组织工程支架等.该研究主要对包括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聚乙二醇和聚乳酸在内的各类软组织修复医用材料的性质、作用机制及产品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软组织修复医用材料及产品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纤维蛋白/聚已内酯临时肩袖补片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目前肩袖撕裂术后二次断裂率比较高,肩袖补片被设计用于增强损伤肩袖的愈合,因此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生物力学性能好的临时肩袖补片为关键环节.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不同质量比例的丝素纤维蛋白/聚已内酯临时肩袖补片,评估其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纤维蛋白与聚已内酯质量比分别为4:0、3:1、1:1、1:3、0:4的临时肩袖补片,对其微观结构、接触角、降解性能及成分进行表征.将质量比3:1、1:1、1:3、0:4的临时肩袖补片分别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植入后2,4周后取补片材料,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混合材料制备的临时肩袖补片,改善了单纯聚已内酯补片的直径、孔径数目、孔径直径及单纯丝素纤维蛋白补片脆性高而致的表面串珠样液滴;②混合材料制备的临时肩袖补片呈亲水特性,改善了单纯丝素纤维蛋白补片的高度亲水性及单纯聚已内酯补片的疏水性;③在混合材料制备的临时肩袖补片中,两种材料未发生化学反应;④除质量比0:4的临时肩袖补片外,其余质量比临时肩袖补片浸泡于PBS中4周的质量均增加;⑤皮下植入后2周,各组有大量细胞密集黏附在肩袖补片周围,新生组织中有毛细血管形成,肩袖补片外面中间层拥有类似真正肌腱组织的微结构,纯聚已内酯补片外新生组织中层类似正常肌腱组织功能最差;⑥皮下植入后4周,贴附补片新生组织中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类似正常肌腱组织的外新生组织结构厚度增加,纯聚已内酯补片外新生组织中层类似正常肌腱组织功能最差;⑦结果表明,丝素纤维蛋白改善了聚已内酯补片诱导修复细胞向肌腱细胞分化的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胶原蛋白作为医用生物材料对缺损组织修复、再生及重建的作用与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胶原蛋白因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医用生物材料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胶原蛋白的来源、生物活性、改性及其在医用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0至2018年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colagen,crosslinking,immunogenicity,biocompatibility,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胶原蛋白,交联,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结果与结论:胶原蛋白主要从动物肌腱、皮肤、尾巴等组织中提取获得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降解性等特性,但缺乏足够的机械强度.交联改性或与其他生物材料复合使用均可改善胶原蛋白的机械性能.目前,胶原蛋白已被广泛应用于止血剂与创面敷料、生物补片、骨修复材料、药物释放载体及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临床使用显示,胶原蛋白对缺损组织的修复、再生及重建有着显著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生物打印结合海藻酸钠和纤维蛋白原构建仿生尿道修复补片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将三维(3D)生物打印技术应用于尿道修复补片的构建,并评估其力学性能、细胞活力和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以兔尿道组织和脱细胞基质作为模板,分离兔尿道成纤维细胞,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结合海藻酸钠和纤维蛋白原水凝胶共同制备两种负载兔成纤维细胞的仿生尿道修复补片:仿生尿道修复补片1(单纯海藻酸钠水凝胶构建的尿道补片)和仿生尿道修复补片2(在海藻酸钠水凝胶基础上使用纤维蛋白原水凝胶构建的尿道补片).通过生物降解实验和生物力学测试分别评估仿生尿道修复补片1的生物降解性和力学性能.通过细胞活性染色,观察并计算0、3、6d仿生尿道修复补片1和2内细胞的存活率.通过Cell CountingKit-8(CCK-8)实验检测仿生尿道修复补片2内纤维蛋白原水凝胶中细胞的扩增速率,以分光光度计吸光度(A值)表示.结果 生物降解实验结果显示,仿生尿道修复补片1在Ⅱ型胶原酶溶液和灭菌水中均有明显的降解,10 d内其在Ⅱ型胶原酶溶液中的降解速率显著快于在灭菌水中,10~20 d时的降解速率较在灭菌水中平稳,>20~<30 d时与在灭菌水中同步,30 d时其在两种溶液中的降解率均接近50%.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仿生尿道修复补片1的力学性能表现为线性增加,最大牵拉强度为6N.细胞活性染色结果显示,仿生尿道修复补片1内的细胞为点状分布,无明显的舒展,细胞死亡率较高,细胞在培养0、3、6d的存活率分别为62.91%±3.39%、41.92%±8.86%和57.11%±6.12%;仿生尿道修复补片2内细胞形态舒展,死亡率较低,在培养第6天时即有明显的细胞扩增,细胞在培养0、3、6d的存活率分别为95.12%±1.37%、79.46%±4.77%和84.70%±8.62%.CCK-8实验结果显示,仿生尿道修复补片2内纤维蛋白原水凝胶中的细胞,在培养1、4、7、10、15d的扩增率的A值分别为0.012 752 083、0.131 895 833、0.208 958 333、0.430 608 333、0.623 875 000,有明显的扩增表现.结论 生物打印技术能够制备力学性能充足、细胞活性良好的3D立体尿道结构,证实了生物打印技术在尿道修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为生物打印尿道的体内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少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补片的争议、共识及合理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青少年腹股沟疝在现代外科学治疗中有其特殊性,既不能像处理儿童疝一样仅进行腹股沟疝疝囊的高位结扎,又不能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一样进行传统缝合手术或使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目前在青少年腹股沟疝治疗中对补片的使用仍存在争议.生物补片作为一种可吸收材料,修补腹股沟疝缺损的同时诱导自身细胞及纤维组织生长修复腹壁缺损,并在自体组织增生修复腹壁缺损后可被机体降解吸收,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在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肯定,所以生物补片成为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材料中比较理想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