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穗分化期喷施磷钾肥对早稻抵御低温及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材料,以叶面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0.1%(P1)、0.3%(P3)和0.5%(P5)3个浓度的磷酸二氢钾以及撒施草木灰(MH)处理,研究了双季早稻幼穗分化期遭遇低温条件下喷施磷钾肥对水稻叶温、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间6:00--18:00所有时间段,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草木灰的稻株叶片温度均高于CK;低温胁迫下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以P3处理降低幅度最小;各处理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P3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幅度均高于其余处理,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幅度低于其余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以CK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低温胁迫下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草木灰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达到减缓产量降低的效果,其中以P3处理最佳;从产量结构上看,各处理较CK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明显改善.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是增强双季超级杂交早稻幼穗分化期低温抵御能力的较为实用的农艺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夏季小花睡莲挺水叶光抑制加剧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理解夏季睡莲叶片挺水前后光合特性的变化,以雪白睡莲和小花睡莲为材料比较了浮水和挺水条件下两者叶温、相对含水量、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的差异以及与气孔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小花睡莲和雪白睡莲气孔器大小相似,但前者气孔密度明显高于后者,故小花睡莲浮水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雪白睡莲高.小花睡莲挺水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明显低于浮水叶片,不过这种差异在雪白睡莲中不明显.相对于雪白睡莲,小花睡莲挺水叶片午间除叶温明显升高外,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更大;遮阴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小花睡莲挺水叶的水分状况.进一步研究显示,小花睡莲挺水叶中午发生了严重光抑制,而雪白睡莲挺水叶的光抑制则较轻.因此,推测小花睡莲叶片水分平衡能力较弱,挺水叶水分失衡容易导致叶温升高和光合速率下降,最终加剧光抑制并致使叶片死亡.本研究对阐述北方夏季栽培条件下一些睡莲品种挺水叶易发生死亡的原因具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灵敏度热电偶在托里阿魏叶片的蒸腾流和蒸腾降温测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尝试将高灵敏度热电偶用于植物径流测定,特别是用于常规茎流计难以测定的托里阿魏(Ferula krylovii)叶片的蒸腾流和蒸腾降温的测定.采用高灵敏度热电偶记录并分析比较了茎流热信号和叶片及大气温度的温度信号.结果表明:托里阿魏的茎流可以用热信号峰值或热信号峰下面积的积分表示,且后者所表示的茎流速度变化灵敏度更高;以茎流代表的托里阿魏叶片的蒸腾作用随着光强和气温的升高一直在快速增加,直到光强和温度下降时才开始下降,没有表现出对蒸腾作用的调节现象,说明托里阿魏是一种高耗水植物;托里阿魏叶片通过高蒸腾作用降温使叶片的温度始终低于(最低低于大气温度6℃)或等于大气温度,有效防止了叶片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可能导致的高温伤害,但也伴随着水分的大量消耗;用高灵敏度热电偶能够测定植物茎流,而且能够测定用普通茎流计难以测定的植物,且费用很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对旱稻苗期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平板共生培养及20%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PEG) 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 Piriformospora indica) 对旱稻生长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与旱稻品种"绿旱1 号"共生培养23 d 后,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增加1 倍,根尖数增加3 倍; 20% PEG 模拟干旱胁迫下,接种印度梨形孢幼苗叶片发生萎蔫卷曲明显延缓,旱稻叶片温度升高,且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接种印度梨形孢处理比不接种处理的叶温差大; 抗旱相关基因OsMYB2、OsCIPK3、OsCDPK7、OsCATB 在旱稻叶片中的表达量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不同程度上调; 印度梨形孢能够促进旱稻幼苗生长、提高其抗旱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外热成像监测云南松切梢小蠹虫害:针叶尺度观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寻求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云南松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危害的可行性,该研究以不同受害程度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针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观测受云南松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针叶温度的日变化规律,并通过不同受害程度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生理生化因子来分析解释针叶温度的变化.结果 表明:(1)云南松针叶内叶绿素和水分含量随受害时间增加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比含水量下降速率快;(2)叶片的Pn、Gs及Tr随受害程度增加而降低,针叶温度与大气温度的温差(△T1-a)则随受害程度增加而变大;(3)不同程度受害针叶温度与健康针叶的温差(△T)在14:00-15:00之间达到最大,轻度、中度和重度受害针叶△T分别可达0.6、0.7、2.5℃;(4)不同程度受害针叶的Gs、叶片含水量与△T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针叶受害后叶片内部水分失衡引起叶温变化,利用红外热辐射对于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可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精确探测针叶温度的变化,从而检测到云南松遭受云南松切梢小蠹危害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