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稠度分级在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食物稠度分级在喉部分切除术后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8例,试验组67例。对照组给予食物种类指导、进食体位及姿势指导、口腔护理等常规吞咽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对摄入食物稠度进行分级评估,根据分级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进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时间,进食时误吸发生率,进食感受VAS评分。采用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管留置天数少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EAT-1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量化食物稠度能够为喉癌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摄食管理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指导方案,提高进食的安全性,缩短留置胃管时间,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进食的主观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在经口咽喉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系统在经口咽喉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2020年7月27日至2021年10月31日,应用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经口切除咽喉肿瘤的55例连续性病例资料,男性44例,女性11例,年龄25~79岁。其中口咽肿瘤41例,咽旁间隙肿瘤9例,喉肿瘤2例,下咽肿瘤2例,咽后间隙肿瘤1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气管切开情况、鼻饲饮食及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55例患者中54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切除,1例梨状窝癌因下切缘暴露不佳术中改为开放手术。机器人平均手术时间为64.4 min,平均出血量为24.8 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9 d,平均经口进食时间为11.1 d,17例(30.9%)患者术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38例咽喉癌患者中,同期行颈部淋巴清扫28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时间1~15个月,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理的前提下,应用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经口切除咽喉肿瘤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功能保全策略在喉癌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喉癌患者的喉功能保留对提高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不同保喉策略在喉癌治疗中的应用。所有T1-T2期喉癌均应接受保喉治疗,手术或放射治疗结果相似,应采取单一治疗模式。T3-T4期是一组异质性病变,喉功能保留手术或同步放化疗提供了保护喉功能的不同治疗方法。依据肿瘤浸润方向,环杓单元结构和功能完整的T3-T4a期患者,仍可实现保留喉功能的喉部分切除术,并获得好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叶瓣修复喉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瓣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瘘修复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例喉癌术后发生严重喉瘘,经保守治疗10~45 d无效后行甲状腺叶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68岁。术中甲状腺峡部切断缝扎后,自下而上游离甲状腺叶,将带蒂甲状腺叶瓣向上内侧翻转覆盖关闭喉瘘口。结果:甲状腺叶瓣5例以甲状腺上极为蒂,1例以甲状腺下极为蒂,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1周行喉镜检查证实喉腔瘘口均愈合良好,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为8~18 d,术后7~16 d恢复经口进食,术后30~60 d均拔除气管套管。随访5~48个月,所有患者呼吸通畅,吞咽及发音功能较好,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及甲状旁腺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叶瓣就近转蒂修复喉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SEER数据库的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首诊病种与造成死亡病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被诊断为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 χ2检验评估患者首诊病种与造成死亡病种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共纳入240例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患者,其中年龄≥65岁141例;男性222例,女性18例。患者首诊的病种与造成死亡的病种无关( χ2=3.31, P=0.191)。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1%、31.5%、16.4%。单因素分析显示,喉癌原发灶位置、肺癌原发灶位置、肺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情况、放疗情况对患者总生存均有影响(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喉癌原发灶位置、肺癌原发灶位置、肺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情况是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喉癌合并同时性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喉癌原发灶位置、肺癌原发灶位置、肺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情况。患者首诊病种与造成死亡病种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符合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共发现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患者29例,占同期1 741例胃癌患者的1.7%。其中>70岁17例,占58.6%。男性25例,占86.2%。术后病理分期以早期胃癌为主(63.2%)。29例即时性双原发癌中,结直肠癌8例(27.6%),其次为食管癌7例(24.1%)。其余包括肺癌6例(20.7%),胰腺癌2例(6.9%),前列腺癌2例(6.9%),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3.4%),壶腹部肿瘤1例(3.4%),胆管癌1例(3.4%),喉癌1例(3.4%)。手术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21.0个月与13.0个月, P=0.014)。 结论: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胃癌早期的患者。在合并肿瘤中,以结直肠癌为主,应重视消化系统的筛查。治疗上应尽可能对每一原发肿瘤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CMO支持下气管重度狭窄全麻喉癌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原发性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喉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2016年我国喉癌标化发病率为1.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0.61/10万。虽然我国喉癌发病率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和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喉癌造成的长期经济负担值得社会关注。全国不同地区喉癌诊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制约我国喉癌患者生存进一步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其目的是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推动喉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喉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喉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专家共识》等国家级喉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专家推荐、临床经验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原发性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对喉癌术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喉癌术前患者应用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行择期手术的喉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术前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5 d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前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5 d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头颈癌生存质量表(QLQ-H&N35)评分及舒张压(DBP)、心率(HR)、收缩压(SBP)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 P<0.05),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显著较高( P<0.05);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2.20%,与对照组31.71%对比,明显较低( P<0.05)。 结论: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呼吸松弛训练可有效减轻喉癌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睡眠障碍,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跨声门喉癌综合治疗复发后挽救性手术(附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