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合并宫外复合妊娠(HP)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合并宫外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超声诊断为HP后经系统治疗的病例59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59例患者中经手术及病理确诊HP 57例,误诊2例.确诊的57例患者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51例(89.5%),促排卵后4例(7.0%),自然妊娠2例(3.5%).44例(77.2%)异位妊娠病灶位子输卵管,10例(17.5%)位于宫角,2例(3.5%)位于卵巢,1例(1.8%)位于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根据超声图像,异位妊娠病灶分为两种类型:孕囊型(29例,50.9%)和混合包块型(28例,49.1%).孕囊型病例中异位妊娠病灶内妊娠囊直径小于宫内妊娠囊.结论 随着促排卵及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广泛应用,HP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疾病.结合临床病史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HP,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例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妊娠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妊娠(复合妊娠)是指同时发生在两个或以上种植部位的妊娠,极少见,且易漏诊,无高危因素而发生的复合妊娠更是罕见.主要表现腹痛、阴道流血,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本文主要讨论及分析1例无明显高危因素的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妊娠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少见型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经手术证实的少见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将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少见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超声图像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 104例少见型异位妊娠此次自然受孕、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及促排卵受孕的比例分别为68%、30%及2%,有妇科手术史、异位妊娠史、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及生育史的比例分别为25.9%、19.2%、47.1%、31.7%及45.2%.术前超声诊断80例,误诊16例,漏诊8例,总符合率77%,漏误诊率23%,其中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率最高(均100%),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卵巢妊娠、残角子宫妊娠、输卵管残端妊娠及宫内合并宫外复合妊娠诊断率分别为75%、66.6%、60%、50%、50%及76%,腹腔妊娠诊断率最低(本组全部漏诊),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9,P<0.001).结论 少见型异位妊娠声像图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超声医生应重视临床病史,动态观察,注意鉴别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误诊,如此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和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助孕中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后宫内胎儿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广西生殖医院行辅助生殖助孕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具有完整资料的患者59例,随访其妊娠结局,其中宫内活产43例(72.9%),宫内流产16例(27.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BMI、自然流产史及宫外孕史)、移植情况(移植胚胎种类、是否存在阴道流血、妊娠部位、宫外孕包块是否破裂、宫内有无胎心搏动、手术时间)、合并病变(子宫体病变、输卵管积水、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指标进行分析.选择有统计学及临床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合并有输卵管积水的患者术后宫内孕流产的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阴道流血症状的患者术后出现宫内孕流产的风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宫内为活胎的患者术后宫内孕流产风险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有输卵管积水、有阴道流血症状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术前合并输卵管积水及有阴道流血症状是发生宫内孕流产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术前宫内见胎心搏动的患者术后多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卵巢过度刺激伴附件扭转的超声表现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OHSS)患者发生附件扭转的超声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15例超声诊断为OHSS伴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并随访患者后期结局,分析病例误诊原因。采用两样本配对Wilcoxon检验比较卵巢患侧和对侧的差异。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手术治疗(1例误诊),3例保守观察。手术治疗者中11例确诊为附件扭转,扭转角度为180°~1080°,均为单侧发病,右侧7例(63.6%),左侧4例(36.4%);2例(18.2%)为单纯卵巢扭转,9例(81.8%)为输卵管、韧带合并卵巢扭转。3例保守观察者后期症状好转至消失。1例误诊病例为宫内合并宫外复合妊娠。附件扭转手术确诊患者超声表现主要为患侧卵巢较对侧卵巢明显增大[8.5(7.5,10.3)cm vs 5.8(4.3,7.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10)。扭转蒂部结构呈“漩涡征”,血流信号较对侧减少或者消失,存在盆腔积液;扭转蒂部结构的“漩涡征”可作为OHSS患者发生附件扭转的直接且特异性征象。结论:超声特征性图像可帮助OHSS伴附件扭转的诊断,同时对卵巢活性进行初步判定;扫查过程中应结合临床病史及超声特征,避免误诊,为患者争取临床处理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