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底筛查的早产儿中连续1型阈值前期、阈值期、急进性后部型ROP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减量组、对照组。减量组、对照组患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0.00 mg/ml康柏西普0.015、0.025 ml(含康柏西普0.15、0.25 mg )。检查并记录病变区域、分期、范围(按时钟范围)、附加病变(plus)等。治疗后7 d内应用小儿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观察plus、嵴和嵴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视网膜血管向周边发育至锯齿缘或瘢痕化情况。随访时间≥24周。疗效评价分为治愈、好转、复发和加重。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NICU住院天数、首次检查时间、首次注射时间、随访时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之间比较采用 t检验;性别构成比、ROP分类以及疗效之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43例84只眼。其中,减量组21例40只眼,对照组22例44只眼。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 χ2=1.169)、出生胎龄( t=0.283)、出生体重( t=0.547)、NICU住院天数( t=1.187 )、首次检查时间( t=1.811)、首次注射时间( t=0.492 )、随访时间( t=0.899)以及ROP分类( χ2=0.8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减量组40只眼中,治愈、好转、复发分别为21 (52.5%)、17 (42.5%)、2 (5.0%)只眼。对照组44只眼中,治愈、好转、复发分别为24 (54.5%)、14 (31.8%)、6 (13.6%)只眼。两组患眼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210, P>0.05 );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14, P=0.269 )。 结论:0.15、0.25 mg两种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均可有效治疗ROP。
早产儿视网膜病/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drug therapy Angiogenesis inhibitors/therapeutic use...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早期干预失败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MIVS)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早期干预失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27G-MIVS联合IVR治疗的早期干预失败ROP患儿11例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7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平均出生胎龄(28.12±0.90)周;平均出生体重(1 023.64±200.96)g。首次干预前1区3期伴附加病变(plus)2只眼;2区3期伴plus 10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 2只眼。行激光光凝治疗6只眼;光凝联合IVR治疗8只眼。14只眼中,4A、4B期分别为6、8只眼。首次干预至接受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44±9.21)周;手术时平均矫正胎龄(48.02±8.09)周。患眼均行标准巩膜三切口局部27G-MIVS。手术中仅行局部玻璃体切除,以松解清除视盘、黄斑前和嵴周围纤维血管增生;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3 ml(含雷珠单抗0.3 mg)。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36±8.34)个月。随访时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病变进展控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手术过程顺利,均未出现手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2.86±9.35)min。末次随访时,14只眼中,病变进展控制12只眼(85.71%),其中黄斑区复位8只眼(57.14%,8/14),黄斑牵拉移位4只眼(28.57%,4/14 )。病变未控制2只眼,其中视网膜脱离复发、并发虹膜后粘连和白内障1只眼;手术后7个月出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1只眼。结论:局部27G-MIVS联合IVR治疗早期干预失败后ROP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