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种寄生性杜鹃的宿主新记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2年8月,在江西景德镇昌江区(29°17′36″N,117°10′39″E)(图1a,b)和湖北武汉江岸区(30°36′09″N,114°18′144″ E)(图1c)分别发现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寄生鹊鸲(Copsychus saularis).大杜鹃是鹃形目(Cuculiformes)杜鹃科(Cuculidae)的寄生性繁殖鸟类(赵正阶2001),在我国已报道的宿主有28种(马雯等2012,Yang et al.2012a,胡运彪等2013,粟通萍等2017,王艳秋2018),但国内和国际上均未见大杜鹃寄生鹊鸲的记录.通过雏鸟枕部的白斑、胸腹部和翼下密布的横纹,可判断为大杜鹃雏鸟(Yang et al.2012b,周博等201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宿主鸟类防御杜鹃巢寄生的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消除巢寄生给自身繁殖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宿主进化出反寄生策略来提高自身的适合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宿主的反寄生防御手段可能发生在其生活史周期的各个阶段.本文分别从巢、卵和雏鸟三个阶段对宿主鸟类的反寄生策略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巢防御、卵识别、雏鸟识别和雏鸟出飞阶段的防御策略及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以期为深入研究鸟类的巢寄生行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撤稿声明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崔本科、王岩、卢云凤、杜鹃、翟羽涵等在《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4期发表的论文"沉默TUFM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对肺源性心脏病模型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发现剽窃Wei R,Lv X,Fang C,Liu C,Ma Z,Liu K 等在 Oxid Med Cell Longev 2022 年 7 月发表的"Silencing TUFM Inhibits Development of Monocro-taline-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y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via AMPK/mTOR Signal Pathway"论文,作者承认并道歉,编辑部认定为不端行为,予以撤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我国濒危植物水仙花鸢尾所属群落特征与保护建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水仙花鸢尾(Iris narcissiflora)是中国四川西部的特有物种,现有分布范围严重缩减,被列为国家Ⅱ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当前对水仙花鸢尾种群现状及其生境特征的了解十分匮乏,不利于其濒危机制研究和保护措施制定.该研究对水仙花鸢尾目前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详细踏查,调查野生种群状况及其生境,特别是所属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水仙花鸢尾分布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康定市海拔3 779~4 100 m的高山灌丛或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林缘,各分布点种群规模小,仅含 28~2100 株;根据当前分布点的区域范围,依据IUCN受威胁物种评估标准B2ab(iii)将其重新评估为濒危(endangered,EN);所属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具较多温带成分;群落间物种组成相似性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群落可划分为 4 种类型:川西云杉林缘和分别以毛蕊杜鹃(Rhododendron websterianum)、灰背杜鹃(R.hippo-phaeoides)、坡柳(Salix myrtillacea)为主要优势种的高山灌丛.水仙花鸢尾生境受修路、放牧影响,自然演替和全球气候变化也是潜在威胁.针对不同分布点的生境状况,提出设立保护小区,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川西云杉扩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建议开展迁地保护技术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杜鹃素下调JAK2/STAT3通路改善高盐致脑基底动脉炎症和肌张力异常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Janus激酶2(JAK2)/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探讨杜鹃素对高盐诱导的小鼠脑基底动脉炎症和肌张力异常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喂养高盐饲料的方法建立高盐模型.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饲养)、模型组(高盐饲料)、低剂量实验组(高盐饲料+灌胃12.5 mg·kg-1·d-1杜鹃素)、中剂量实验组(高盐饲料+灌胃25 mg·kg-1d-1杜鹃素)、高剂量实验组(高盐饲料+灌胃50 mg·kg-1d-1杜鹃素),每组10只,干预12周.用微血管张力测定仪检测小鼠脑基底动脉对血管收缩剂的收缩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底动脉组织JAK2/STAT3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脑基底动脉对60 mmol·L-1氯化钾(KCl)的收缩幅度分别为(2.19±0.13)、(2.66±0.11)、(2.52±0.09)、(2.41±0.08)和(2.25±0.10)mN;对10-5 mol·L-1血管加压素(AVP)的收缩幅度分别为(1.98±0.09)、(2.46±0.08)、(2.33±0.12)、(2.11±0.10)和(2.05±0.06)mN;对2.5 mmol·L-1 氯化钙(CaCl2)的收缩幅度分别为(1.77±0.08)、(2.09±0.09)、(2.03±0.08)、(1.94±0.05)和(1.86±0.06)mN;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分别为(10.10±3.21)、(47.28±4.78)、(40.16±3.98)、(35.87±4.12)和(20.32±3.17)pg·m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60.26±5.43)、(134.32±4.15)、(110.65±3.56)、(90.79±5.25)和(81.54±6.23)pg·mL-1;趋化因子配体 3(CCL3)水平分别为(68.93±4.16)、(146.37±5.73)、(128.29±4.38)、(100.25±6.82)和(84.16±3.89)pg·mL-1;脑基底动脉组织JAK2表达水平分别为 0.52±0.05、1.28±0.07、1.11±0.06、0.88±0.09 和0.75±0.04;STAT3 表达水平分别为 0.58±0.07、1.93±0.10、1.62±0.04、1.34±0.06和 0.88±0.09.模型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高剂量实验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杜鹃素可能通过下调JAK2/STAT3通路改善高盐致小鼠脑基底动脉炎症和肌张力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山慈菇基原物种生态适宜性关键生态因子及区划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山慈菇基原物种科学引种和选址扩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查询多个数据库和实地调查,收集山慈菇基原物种在全国范围内的257个有效分布数据.综合海拔、温度、太阳辐射、降雨量和水汽压5个类别共68个生态因子,利用Maxent和ArcGIS对山慈菇基原物种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得到影响山慈菇生态适宜性的关键生态因子主要是降雨量、太阳辐射以及海拔,不同基原物种间关键生态因子有显著差异.最适宜杜鹃兰、独蒜兰以及云南独蒜兰生长的潜在区域分别集中在台湾、华南地区以及云南四川相接一带.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对其潜在分布区分别进行了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为山慈菇合理引种栽培及人工规范化扩种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杜鹃花总黄酮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杜鹃花总黄酮(TFR)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术(MCAO)建立大鼠I/R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脑缺血再灌注(MCAO)和脑缺血再灌注术后TFR 200 mg/kg干预(TFR 200 mg/kg)组,制备MCAO大鼠模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后,TFR 200 mg/kg组连续14 d给予TFR(200 mg/kg)药物溶液.术后14 d,依据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图观察脑血流情况,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或LD)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两种酶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同时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裂解型胱天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caspase-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处理后,MCAO导致了大鼠神经功能异常,神经功能评分指数显著升高,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脑血流量变化明显,脑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caspase-8、TNF-α 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血清中LDH、NSE、IL-1、IL-6水平明显升高;TFR 200 mg/kg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脑组织中 cleaved caspase-3、caspase-8、TNF-α 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中LDH、NSE、IL-1、IL-6水平降低.结论 TFR可能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缺氧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长白山苔原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8/10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苔原带典型植物牛皮杜鹃、毛毡杜鹃、笃斯越橘、仙女木的根系分离获得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研究其侵染定殖情况.采用形态特征与rDNA ITS序列分析相结合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了 4种苔原植物的DSE真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4种苔原植物的根系内均形成DSE的典型结构"微菌核".共分离出69株DSE菌株,分属于10个属12个种,分别是福廷瓶头霉、链格孢、细极链格孢、黑附球菌、小孢金丝酵母、白蜡树炭疽菌、茶树炭疽菌、小球腔菌属、枝状枝孢霉、茎点霉属、淡领瓶霉属、Discosia italica,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且所有种均为我国高山苔原带首次报道的DSE真菌,其中福廷瓶头霉为各苔原植物的共有种和优势种.4种苔原植物DSE真菌的Simpson、Pielou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差异显著.表明苔原植物具有丰富的DSE真菌多样性,且二者能够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增强苔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群落生态位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8/10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东喜马拉雅地区和横断山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但对该区域森林群落的生态位特征以及多样性相关研究较少.收集和整理了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乔木植物及其科属特征,并分析主要优势物种的生态位特征以及森林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素.采用"Levins"方法计算优势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随后,使用方差比率法、x2检验、Association coefficient联结系数和Ochiai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种间联结性;最后,使用方差分解方法计算了每个环境因素对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研究结果表明:(1)位于东喜马拉雅地区和横断山区森林群落共有植物42科71属119种,物种组成主要以松科(17种)、杜鹃花科(10种)、桦木科(9种)、无患子科(8种)和樟科(6种)为主;(2)该地区所有种植物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平均值为0.027),并且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数最多,说明森林群落整体竞争较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3)生态位宽度值由高到低的物种依次为:冷杉、杜鹃、云南铁杉、川西云杉、落叶松、黄背栎、高山栎、花楸、石栎和云南松,这10种植物在森林群落占据优势地位;(4)种间关联结果显示方差比率大于1,说明森林群落中物种间存在较强的正关联,群落内各个物种占据的不同生态位,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5)年均温和坡向被认为是影响该地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最关键的两个环境因子;(6)森林群落在年均温为7-11℃的地区和半阳坡的地形中,群落植物多样性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西藏横断山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横断山脉北部生物多样性丰富,最近10多年,有许多关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考察报道.考察队于2023年6-8月在横断山北部开展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结构调查,获得了不少新的考察成果.[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对植物进行采集和拍照,制作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报道采自西藏横断山北缘昌都察雅地区的8个西藏新记录种.分别为矮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炉霍杜鹃(Rho-dodendron luhuoense H.P.Yang)、长柱直枝杜鹃(R.orthocladum var.longistylum Philipson et M.N.Philip-son)、千里香杜鹃(R.thymifolium Maxim.)、南方雪层杜鹃(R.nivale Hook.f.subsp.australe Philipson et M.N.Philipson)、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细穗藜[Chenopodiastrum gracilispicum(H.W.Kung)Uo-tila].[结论]新分布植物的发现对于补充西藏横断山区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