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褐藻胶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一株能降解褐藻胶的菌株,并优化产酶条件以提高褐藻胶裂解酶活力.[方法]从漳州海域采集到海水和海泥,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筛选到一株能够降解褐藻胶的菌株.依据16S rR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特征、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对该菌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菌属于海科贝特氏菌,命名为Cobetia marinaHQZ08.该菌株最佳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海藻酸钠7.00 g/L、蛋白胨3.00 g/L、NaCl 30.00 g/L,K2HPO4·3H2O 1.2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接种龄12h,培养基起始pH为7.0,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24 h.优化后褐藻胶裂解酶活力达到68.5 U/mL,TLC法分析酶解产物为褐藻胶寡糖.[结论]HQZ08菌株可以用于降解褐藻胶,产生聚合度为2-6的褐藻胶寡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富集高温栅藻Desmodesmus sp.F51的新型生物絮凝剂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海科贝特氏菌(Cobetia marina)可产生大量具有絮凝活性的胞外产物,可视为一种新型的生物絮凝剂.高温栅藻(Desmodesmus sp.F51)是一种具有较高叶黄素含量的微藻,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叶黄素来源,但利用该生物絮凝剂高效富集高温栅藻的相关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目的]以高温栅藻为对象,研究该新型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率,并对絮凝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探索在不同生长阶段微藻培养液添加生物絮凝剂、添加量、絮凝时间、pH对絮凝效率的影响,分析生物絮凝剂的功能基团,并测定在不同pH条件下添加生物絮凝剂前后高温栅藻的Zeta电位变化,以及在显微镜下分析藻细胞在添加生物絮凝剂前后的形态.[结果]在高温栅藻生长至稳定期(pH 8.0)添加2mL生物絮凝剂,絮凝15 rmin絮凝效果最佳,达82.1%.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spectroscopy,FTIR)显示了多糖及酰胺结构的特征吸收峰,由此推测生物絮凝剂主要是多糖的混合物,含有少量蛋白质.根据Bradford法测定絮凝剂中蛋白含量约为0.4%(质量比),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质量分数约为34.5%(质量比),与FTIR分析结果基本相符.生物絮凝剂在pH 4.0-11.0保持60%以上的絮凝效率,说明无论是酸性或是碱性条件下絮凝效率都较高,结合Zeta电位的分析表明,推测生物絮凝剂对高温栅藻的絮凝机理中占主导地位的可能是吸附架桥作用.[结论]该研究对微藻生物絮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