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介素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 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 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2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7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肠道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6、TNF-α、γ干扰素(IFN-γ)、IL-10和Src同源系列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在实验过程中DA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而IL-35组自第4天起DAI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明显缩短(P<0.05),而IL-35组的结肠长度长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IL-35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黏膜组织炎症评分和腺窝破坏组织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5);IL-35组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而抑炎因子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5),而IL-35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较模型组减少(P<0.05);IL-35组小鼠结肠组织中SHI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结论:在炎性肠疾病中,IL-35可以通过调控SHIP1表达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炎性肠疾病研究前沿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年一度的国际消化领域盛会——美国消化系统疾病周( DDW)于2019 年5 月18—21 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 DDW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胃肠道疾病领域的专业会议,自1969年由美国肝病研究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内窥镜学会和消化道外科学会联合主办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50 个年头,每年都会有超过15000名来自全球的消化领域杰出医师、学者参加,共同就胃肠病学、肝病学、内镜学和胃肠外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生素D在炎症性肠病中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炎症性肠病( IBD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 )和克罗恩病( CD) ,这两种疾病在病理生理学、胃肠道( GI)受累部位、症状、并发症、病程和治疗方面有所不同.CD的特征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的跳跃性病变(即介于正常粘膜之间的炎症区域),并涉及慢性复发性跨壁炎症.UC的特征是累及结肠和直肠,表现为多形核浸润,伴有水肿、隐匿性脓肿和充血的疾病.它们都是肠道屏障疾病,由上皮细胞或结构性肠上皮功能障碍引起[1].肠上皮屏障平衡的破坏导致上皮细胞更高的通透性,并增强粘膜对微生物的吸收,从而触发免疫系统的激活.对此,目前有很多研究发现维生素D ( VD)可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来发挥抑制炎症及增强肠道屏障的作用.VD是一种多效性激素,其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是1α,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 ,其生物学功能受维生素D受体( VDR)的调控.VDR是肠细胞增殖、屏障功能和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维生素D/VDR在IBD发展中起着保护性作用[2].故本文章将从IBD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及VD对不同细胞因子的影响来展开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