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环境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淮南矿业集团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环境因素.方法 于2014年4-9月,采用粉尘采样器采集淮南矿区2个煤矿,每个煤矿9个采样点,计算作业场所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以焦磷酸质量法测定煤矿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粉尘中主要金属与类金属元素含量,以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进行矿井作业环境中细菌和霉菌检测.结果 两矿井下环境粉尘样品中分别有42.59% (23/54)和50.00%(27/54)的PC-STEL超过国标限值,有27.78%(15/54)和25.93%(14/54)的PC-TWA超过国标限值.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13.28%,其中与掘进相关的作业场所SiO2含量较高(>10%),而其他粉尘中含量<10%;岩巷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高于其他采样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样品中8种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含量合计占总粉尘的1.98%,其中Fe、Cu、Zn、Mn、Pb、Ni、Cd和As含量分别为(25.68±7.24)、(37.21±8.16)、(64.85±36.97)、(611.80±70.34)、(30.15±10.95)、(106.84±38.68)、(2.31±1.65)、(3.18±1.70)μg/g.矿井作业场所空气中细菌和真菌浓度分别占微生物总浓度的73.81%和26.19%,细菌浓度明显高于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以G+球菌和G+杆菌为主,G+球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G+杆菌以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为主;真菌主要为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结论 淮南矿区井下作业场所粉尘污染严重,作业场所空气中细菌浓度高于真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8-2017年淮北矿业集团新发尘肺病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了解2008-2017年淮北市矿业集团煤矿企业新发尘肺病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淮北市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尘肺病报告系统中尘肺病例卡数据,导出2008-2017年新发尘肺病资料,从煤矿通风科和职业病防治院检测评价中心获得现场检测粉尘数据,录入Excel整理数据,SPSS 17.0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7年间新发病例894例,以煤工尘肺壹期580例(64.9%)为主;死亡35例(3.9%),壹期结核19例,贰期结核1例,叁期结核2例,合并结核占新发病例构成比2.5%.总体发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0、2012年发病出现高峰;不同煤矿工种尘肺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煤工、掘进工接尘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病潜伏期煤矿混合工>掘进工>采煤工;煤矿混合工发病296例(33.1%),比重有所上升;不同接尘年代接尘工龄、发病年龄、发病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年代推移、接尘工龄缩短,发病潜伏期提前,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死因首位为肺癌/气管癌(11例),其次是肺心病(8例)和消化道癌(4例),死于单纯尘肺病仅3例;现场调查数据显示不同采样点,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008-2017年淮北矿业集团尘肺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但粉尘污染依旧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东北某煤矿煤工尘肺发病特征与健康损害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东北某煤矿煤工尘肺发病特征与健康损害情况.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8年1月于东北某煤矿长时间接触粉尘污染的在岗及下岗煤工3 00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分析煤工尘肺病发生及不同临床分期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煤工尘肺患者确诊年龄、接尘工龄以及发病潜伏期、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发生情况及临床分期不同煤工尘肺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3 000名煤工确诊为尘肺患者165例,发病率为5.50%,其中尘肺Ⅰ、Ⅱ、Ⅲ期人数分别占67.88%、20.00%和12.12%,发病率分别为10.89%、3.25%和2.09%.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确诊年龄、接尘工龄以及发病潜伏期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掘工Ⅰ、Ⅱ和Ⅲ期尘肺发生率较运输辅助工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和Ⅲ期煤工尘肺患者死亡率分别为9.82%、30.30%和65.00%,Ⅲ期尘肺患者死亡率高于Ⅰ、Ⅱ期,Ⅱ期尘肺患者死亡率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北某煤矿粉尘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煤工尘肺十分严重,其中采掘工尘肺发生比运输辅助工更为严重.此外,随着尘肺临床分期的不断升高煤工死亡风险随之增加,应予以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