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哺乳动物类群—猪尾鼠
编辑人员丨2023/8/5
回声定位(echolocation)是指动物通过发出声波和接收回声来获得空间环境信息,进而实现目标定位、躲避障碍物、导航、觅食等活动的一种定向行为[1,2].回声定位作为一种特殊的感觉系统,能够帮助动物在视觉无效或低效的环境下提高生存适合度,因此是动物的一种适应性的复杂性状.自1942年通过严格的实验方法首次证实蝙蝠具有回声定位行为以来[3],研究人员又陆续发现在鸟类、齿鲸、鼩鼱、马岛猬等动物类群中,甚至盲人,都具备回声定位的能力[4~8].由此可见,回声定位在动物中呈现多次、独立的起源和演化模式.回声定位性状在不同的动物类群间表现出多层次(形态、行为、生理、遗传等)的高度趋同,同时又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声波类型、频率,适用环境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从动物生态、生理、分子遗传等不同方面,对回声定位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9~13],但至今对这个问题还知之甚少,整个领域的研究遇到了极大的瓶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环颈蝠(Thainycteris aureocollaris)在中国分布的再发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气候和丰富植被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丁晖等,2015).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地理位置独特,雨量充足,植被多样且茂密,是众多动物赖以生存的场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动物模式标本产地(罗桂环等,2016;耿宝荣等,2020),其中翼手目中模式产地为武夷山挂墩的有皮氏菊头蝠福建亚种(Rhinolo-phus pearsoni chinensis)、大菊头蝠福建亚种(R.luctus calduelli)、斑蝠华南亚种(Scotomanes ornatus sinensis)和中管鼻蝠福建亚种(Murina hut-toni rubella)4种,占福建现有蝙蝠种数(42种)的9.5%(陈友铃等,200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