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急救APP"调派志愿者参与院外心脏骤停急救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院外心脏骤停(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生存率在0.6%~25%之间,我国则不到1% [1,2],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OHCA的抢救时间窗为4~6 min,必须在时间窗内实施CPR与除颤;每延迟1 min,OHCA生存率降低10%。每平方公里的救护车数量需要增加80%才能将救护车响应时间缩短1 min [3]。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的早期心肺复苏和除颤可以帮助提高OHCA的生存率和良好的神经系统预后 [4,5]。全球复苏联盟(Global Resuscitation Alliance, GRA)建议使用智能技术扩展心肺复苏和公共除颤项目,通知OHCA事件周围的志愿者,提供早期心肺复苏和除颤 [6,7]。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应用移动应用程序提高对OHCA的反应机会 [8]。2007年起,欧美发达国家紧急医疗服务调度中心利用智能手机APP将急救志愿者纳入急救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 [9],调派急救志愿者参与急救,为OHCA患者提供早期CPR和除颤,从而挽救了更多OHCA患者的生命。青岛市急救中心运用"互联急救APP",构建120调度中心AED电子地图,招募并培训急救志愿者,当120调度员利用MPDS调度系统问询判断为OHCA事件时,调度员在调派救护车及电话指导心肺复苏(T-CPR)的同时,通过"互联急救APP"或电话调派距离OHCA事件周围1.0~1.5 km内的志愿者。急救志愿者根据APP中显示的AED地图,获取AED参与现场急救。现对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互联急救APP"调派急救志愿者参与急救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我国院前急救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调派急救志愿者参与OHCA急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届青岛马拉松赛事零猝死率医疗保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马拉松赛事零猝死率医疗保障的具体方式方法及必须注意的事项.方法 分析2017、2018年青岛马拉松赛两届比赛的赛前准备情况,赛中保障体会要点及赛后伤情数据汇总.结果 两届赛事分别有20 000名和25 000名选手参赛,赛事组委会赛前进行医护及各类人员培训,赛中派出22辆救护车参与保障,沿途设置19个医疗点,共有142名急救人员、20名康复理疗师参与保障;赛道沿途安置37名移动AED医师;80名跑者医师随跑;在全程和半程终点前多位置设置加强站点.分别处置肌肉拉伤、痉挛、脱水、低体温、低血糖、晕厥、皮肤擦伤等1 500,2 000人次,救护车转送至定点医院15人,经急诊科处置后均好转离院,0猝死患者.结论 实现青马赛0猝死率,首先要科学的组织,精选参赛选手;选择适宜运动场地,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天气下比赛.做好赛前预案,各类人员的急救培训.赛中各个环节的卡位,重点赛段和时间节点的AED保障,针对性地识别可能发生急危重症选手,并第一时间干预是救治的关键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011 长沙机场应急救护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5
构建科学、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加强应急救护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急救水平,关系到机场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以及旅客健康等民航安全的重要部分。长沙机场医疗急救中心每月自主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每年安排2名以上医护人员到湘雅医院急诊科进修,90%以上医护人员取得湘雅医院举办的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心血管基础生命支持急救培训证书,30%医护人员取得高级生命支持资格,举办了2次CPR急救技能比武,2018年成功抢救了一名呼吸心跳骤停的旅客,2019年成功抢救一名过敏性休克旅客。以SHELL模型分析,长沙机场应急救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复杂伤情和病情处理培训不够、非专业医护第一目击者急救参与度低、应急演练缺乏真实感实战意义不够;航站楼内专用医疗交通工具未配备AED等硬件;缺乏调度通讯指挥系统;员工休息室条件简陋;医护人员不足、流失严重。机场管理者应提高对应急救护认识的重视和投入,严格按照规章标准配备人员物资,加强高级生命支持送外培训、体能心理承受能力训练;配备具备救护车定位追踪、呼叫号码和位置显示、计算机辅助指挥、移动数据传输、无线集群语音通讯等功能的通讯系统;改善医疗休息室硬件环境,加强门诊和急救轮岗、队伍梯队建设、普及医疗急救教育,做好应急演练,改善提高应急救护工作的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调派志愿者参与院外心脏骤停急救的青岛模式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研究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调派志愿者参与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急救的青岛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方法 运用"互联急救"APP,构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子地图和急救志愿者组建培训方案,制定基于急救志愿者和AED的OHCA院前急救流程,打造社区急救志愿服务单元、移动AED急救志愿服务车,当OHCA事件时,120调度在电话指导急救与派车的同时,调派1~1.5 km范围内志愿者携AED先行急救.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岛市急救中心成功调派志愿者67人次到达现场,其中7人次携AED到达.志愿者反应半径1.0(0.8,1.5)km比紧急医疗服务(EMS)反应半径1.8(1.3,2.6)km明显缩短,志愿者响应时间10(7,13)min较EMS响应时间9(7,12)min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运用"互联急救"APP调派志愿者携AED参与OHCA急救,构建了"智慧急救""志愿急救"与EMS相融合的新型急救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开始时间,是未来急救发展的必然方向.急救志愿者的响应率、响应时间及AED的配置覆盖率是影响模式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移动健康在癫痫患者延续性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癫痫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1],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癫痫已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约7000多万人 [2].我国约有1000万例癫痫患者 [3],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高 [4].癫痫是可控制性疾病,大约65%~70%的患者经规范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AED)治疗后能够有效控制发作 [5],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长期进行AED治疗.不合理的院外管理可能会出现发作控制不良、用药不规范、意外伤害等情况.因此,院外管理对癫痫患者尤为重要 [6].在癫痫治疗过程中,管理的重点包括脑电图的监测与预警、定期复诊、发作安全管理、用药管理、健康指导等 [7].因癫痫患者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居住,进一步探究便捷、科学的延续性管理方式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健康(mobile Health,mHealth)在癫痫患者的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8].本文对mHealth在癫痫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我国癫痫患者的延续性管理研究提供新思路,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航空医疗救援的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航空医疗救援可以尽可能地缩短患者的抢救及转运时间,并达到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目的.发达国家对于航空医疗救援拥有较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目前已发展出无人机进行医疗器械如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AED的投送;为创伤患者采用超声eFAST技术进行快速评估以方便接受医院及时进行抢救包括手术准备;移动CT技术可以为怀疑卒中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检查以缩短溶栓所需的时间;航空医疗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如骨髓内留置针的放置、氨甲环酸的普及应用、院外输血的实施等也有助于创伤患者尤其伴有较多出血患者的救治;为了方便特殊患者的空中转运,也出现了诸如ECMO转运平台以及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隔离单元等.对以上这些先进的诊疗及转运技术进行了整理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