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晚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晚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收治的61例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给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的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ORR和DCR明显升高[53.13%(17/32)与27.59(8/29),84.38%(27/32)与62.07%(1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10、3.91,均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A125、CA15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癌胚抗原:(15.76 ±1.89)ng/mL与(20.24 ±2.36)ng/mL,CA125:(25.78 ±3.44)kU/L与(34.66 ±4.01)kU/L,CA153:(18.34±2.19)kU/L与(24.19±3.28)k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22、9.31、8.26,均 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位疾病无进展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长于对照组[8个月与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4, P=0.008)。 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衫类治疗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确切,可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延长PF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对老年晚期肺鳞癌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50%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并且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手术和(或)放疗难以治愈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性疾病,因此全身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1]. 肺鳞癌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多,5年生存率较高,肺鳞癌对放疗、化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2]. 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肺癌中的广泛应用,为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除放疗以外新的治疗手段,铂类联合紫衫类药物、吉西他滨及长春瑞滨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延长生存率[3]. 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7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组治疗,旨在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疗法在老年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2基因遗传变异与TA方案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2(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2,ABCC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TA方案(紫衫类药物+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的相关性.[方法] 556例采用TA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抽取2ml静脉血,筛选标签SNP,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基因分型平台进行标签SNP分型,并分析标签SNP与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风险比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筛选出3个标签SNP rs717620、rs3740066、rs2273697.与携带rs717620CC基因型相比,携带rs717620 CT基因型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更重,OR及其95%CI为1.72 (1.18~2.52).与携带rs3740066 CC基因型相比,携带rs3740066 CT基因型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更重,OR及其95%CI为1.47(1.02~2.12).累积分析显示,随着风险基因型个数的增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风险增加,OR及其95%CI为1.27(1.05~1.53);与0个风险基因型相比,携带2个风险基因型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更重,OR及其95%CI为1.30(1.07~1.57).[结论]ABCC2基因rs717620和rs3740066与TA方案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阿帕替尼联合注射用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对中期因子血小板因子4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文献报道,紫衫类药物可有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但应用聚氧乙烯蓖麻油助溶,可发生严重过敏,加重外周神经毒性,影响其发挥药效[1,2].阿帕替尼为新型药物,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生物利用度高,具有较高安全性、耐受性[3].研究显示[4],肿瘤血管形成同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复发等因素密切相关.中期因子(MK)为血管生长调控因子,同肿瘤形成相关,多数肿瘤组织中水平明显高于征程组织. 血小板因子4(PF4)为血小板衍生因子,抑制血管形成和发生、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讨论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紫衫类药物新辅助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紫衫类药物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使用紫杉醇类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化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紫杉醇单药进行化疗,21 d为1个疗程,预计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2.0%、26.0%,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0.6%、25.0%,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相当,但观察组过敏反应、肌肉酸痛、末梢神经炎较少.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紫杉醇酯质体与紫杉醇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更低,耐受性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紫衫烷类与蒽环类药物用药顺序不同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紫衫烷类与蒽环类药物用药顺序不同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提取相关数据及质量评价.以5年总生存率(OS)、5年无病生存率(DFS)、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保乳率、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0篇,累计样本量1956例.先使用紫衫烷类药物再使用蒽环类药物(T→A组)患者OS、DFS、PCR、ORR、DCR、保乳率与先使用蒽环类再使用紫衫烷类药物(A→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4级不良反应中T→A组患者更易发生白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两组患者其余3~4级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考虑A→T的给药顺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