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朝阳和大连发现噪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隶属于鹃形目(Cuculiformes)杜鹃科(Cuculidae),是一种专性巢寄生鸟类.在我国共分布有华南亚种E.s.chinensis和海南亚种E.s.harterti两个亚种,海南亚种目前只分布于海南,留鸟;华南亚种分布比较广泛,在北纬35°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为夏候鸟(约翰·马敬能等2000),在河南、陕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香港、澳门、广西、台湾均有分布,分布最北线为北京(郑光美2011).除此之外,米小其等(2016)曾报道过噪鹃在西藏地区的分布记录.辽宁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于2015年秋季发现过噪鹃,但并未见正式的学术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铁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和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促进了城市扩张,自然生态系统面积逐渐缩小,一些自然保护区内部生态环境和物种栖息地随之受到影响.因此以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以1997年、2007年和2017年该地区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解译出15种景观类型,分析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再选取3个景观指数作为衡量人类干扰强度的指标,生成人类干扰强度空间分布图.InVEST模型由美国自然资本项目组开发,能够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采用InVEST模型计算生境质量,并探讨该地区20年来人类干扰强度与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1) 1997-2017年,老铁山自然保护区建筑用地、园地面积增加最多,林地、草地略有减少;耕地向园地的转移面积最大.(2) 1997-2017年,研究区内试验区和缓冲区人类干扰强度逐年增强,而核心区部分呈现先减弱再增强的趋势,保护区整体呈现出干扰逐渐增强的趋势.(3)1997-2017年该地区的生境质量整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的热点集中在研究区核心区的周边地带.(4)生境质量与代表人类干扰强度的景观指数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辽宁省3种鹰科鸟类新记录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5—2019年,在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秋季迁徙期猛禽监测"过程中,先后记录到3种鹰科Acciitridae猛禽:白腹隼雕Aquila fasciata、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和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图1).经确认,这3种猛禽均为辽宁省的鸟类新记录,也为东北地区的鸟类新记录(郑光美,201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