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酸二甲酯致中毒性表皮坏死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报道1例34岁荒酸二甲酯致中毒性表皮坏死症男性患者病例资料。患者接触荒酸二甲酯后双上肢出现红斑、水疱,后逐渐蔓延至周身伴疼痛。根据皮肤科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予人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抗过敏、莫西沙星注射液抗感染以及保护肝功能,创面清创换药及莫匹罗星软膏等治疗,治疗1个月后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研究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谱学手段和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体外测定化合物对皮质酮(CORT)诱导的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从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2,15-二酮基-α-芹子烯(1)、15-酮基-桉叶烷-4,11(13)-二烯-12-甲酯(2)、petafolia A(3)、12-羟基-4(5),11(13)-桉叶二烯-15-醛(4)、12,15-二酮基-芹子-4,11-二烯(5)、(7S,8R,10S)-(+)-8,12-二羟基-芹子-4,11-二烯-14-醛(6)、白木香酸(7)、1α-羟基-7βH-荒漠木-9,11-二烯-8-酮(8)、7α-H-9(10)-烯-11,12-环氧-8-氧代荒漠木烷(9)、petafolia B(10)、11-羟基-瓦伦-1(10)-烯-2-酮(11)、白木香醇(12)、2-(2-苯乙基)色酮(13)、奇楠沉香酮A(14)、4'-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15)、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6)和丁香醛(17).CORT诱导细胞损伤后的细胞存活率为 48.78%,给予受试药物后,不同化合物不同质量浓度下细胞存活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存活率为50.35%~91.36%.结论:化合物 1~17 均为首次从奇楠沉香超临界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 和 4 对CORT诱导的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较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石果衣菌藻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荒漠地衣石果衣Endocarpon pusillum中未能检测出任何次级代谢产物,然而,其共生菌基因组中却含有14个PKS基因和2个NRPS基因.通过激活培养后从中分离出3个次级代谢产物,4,6,9-三羟基-7-甲基-1H,3H-萘并[1,8-cd]吡喃-1,3-二酮(lamellicolic anhydride)、石果衣菌素A(endocarpin A)及石果衣菌素B(endocarpin B),后二者为新结构化合物.从其共生藻柯氏复球藻Diplosphaera chodatii中分离出3个脱镁叶绿素类化合物,即脱镁叶绿素甲酯酸b(phaeophorbide b)、13-表-脱镁叶绿素甲酯酸a(13-epi-phaeophorbide a)及脱镁叶绿素甲酯酸a(phaeophorbide a).其中脱镁叶绿素甲酯酸b具有中等的清除DPPH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救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8例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8例不同程度接触荒酸二甲酯的患者,在接触后10d左右出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水疱型和红斑型两种皮损表现.在实施了清除沾染毒物、保护受损皮肤、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皮损区愈后未出现瘢痕.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多形红斑、大疱形成、表皮松解、剥脱等典型的临床特点,患者皮损广泛,但经积极临床救护,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