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F Ratio、中央角膜厚度对SimK和TCRP一致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正常角膜白内障患者角膜后前表面曲率半径之比(B/F Ratio)、中央角膜厚度(CCT)对模拟角膜屈光力(SimK)和全角膜屈光力(TCRP)一致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正常角膜白内障患者202例的临床资料及术前Pentacam HR眼前段分析仪测量结果,包括瞳孔中央4 mm区域内的角膜SimK、TCRP、B/F Ratio、CCT及SimK和TCRP差异△Km(△Km=SimK-TCRP)。若患者为单眼手术,则取手术眼的检查结果用于统计;若患者为双眼手术,则通过抛投硬币的方法,随机选择1眼的检查结果用于统计。对Pentacam HR眼前段分析仪测量结果中SimK和TCRP数据进行配对样本 t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CT、B/F Ratio与△Km相关性,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 结果::202例患者角膜SimK、TCRP、△Km、B/F Ratio、CCT分别为(44.45±1.51)D、(44.34±1.59)D、(0.11±0.30)D、(82.04±1.52)%、(537±30)μm。△Km为0 D占比12.4%,SimK与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2, P<0.001)。B/F Ratio、CCT与△Km呈负相关( r=-0.22, P<0.001; r=-0.17, P=0.014);B/F Ratio、CCT与△Km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为:△Km=6.882-6.549×B/F Ratio-0.003×CCT( R2=0.13; F=14.90, P<0.001)。 结论::SimK和TCRP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与B/F Ratio、CCT呈负相关。过小的B/F Ratio、CCT会使SimK高于TCRP,从而引起△Km远视漂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isch角膜营养不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性,42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否认眼部外伤史、手术史、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及全身疾病史。眼部检查: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为15.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4.0 mmHg;左眼鼻上方角膜上皮细胞层条带状灰白色混浊,从鼻上方角膜缘延伸至中央瞳孔区,形似凤凰,病灶范围为64.14 mm×16.17 mm,与正常角膜之间边界清晰(精粹图片1);右眼角膜透明;双眼前房清,无角膜后沉着物,虹膜和晶状体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左眼角膜上皮细胞层可见片状高反射信号,亮度及密度均匀,病变深度局限于角膜上皮层范围(精粹图片2)。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左眼病变区角膜上皮翼状细胞层胞质呈高反光,围绕低反光的细胞核,与正常上皮区域界限清晰。临床诊断:左眼Lisch角膜营养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蜂蜇角膜致外伤性白内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性,26岁。因左眼被蜂蜇伤后视物模糊1年余,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眼科。曾于外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穿透伤”,行“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术后抗感染、抗炎治疗。眼部检查:左眼裸眼视力为0.6(无法矫正),眼压为20 mmHg(1 mmHg=0.133 kPa);结膜无充血;瞳孔区角膜可见直径2 mm圆形白色混浊,混浊中心可见1个致密灰色区域,深达角膜全层;前房中央深度可,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为3 mm,对光反应正常;晶状体皮质羽毛状白色混浊,镜面反光照射法下可见晶状体前囊膜呈现类似彩色蝴蝶的图案(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左眼外伤性白内障;左眼角膜穿透伤角膜异物取出术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PGR基因新突变的儿童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5岁,因"幼儿园体检发现双眼视力差"至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眼科就诊。既往有夜盲史;其父母非近亲联姻,否认低视力家族史。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0.15,左眼0.2(双眼矫正视力不提高);双眼角膜清,前房清,瞳孔圆,对光反射+。眼底检查示:视乳头界清、色淡红,视网膜血管变细,黄斑区外视网膜可见椒盐样色素紊乱,散在少量骨细胞样色素改变(图1A-B)。眼球位置及运动检查示:双眼眼球活动正常,无眼球震颤。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中心凹外椭圆体带结构消失(图1C-D)。临床诊断:双眼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儿父亲双眼屈光度为-4.50 D,眼底检查见豹纹状眼底改变;患儿母亲、长兄眼科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在征得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知情同意,并通过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的伦理审查(2023-KY-K03)后,采用乙二胺四乙酸真空采血管抽取先证者外周静脉血5 mL进行基因外显子区域及线粒体DNA全长序列测序,抽取先证者父母和长兄外周静脉血各2 mL进行Sanger一代测序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评估变异的致病性和临床意义。检测显示先证者为 RPGR基因变异,染色体为chrX:38156585,变异位点为c.1366C>T(p.Gln456*),位于11号外显子,为无义变异。该变异在基因组聚合数据库东亚人群、千人基因组数据库中国人群中均未检测到;在ClinVar数据库收录为致病变异,星级2星。经分析发现该变异为受检者的新发变异,利用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先证者家系其他成员,结果提示:先证者父母和长兄不携带该变异(图2)。依据ACMG指南,RPGR:NM_000328.3:c.1366C>T(p.Gln456*)被评级为"致病",结合先证者的临床表现,可认定该变异是先证者的疾病原因。患者基因诊断:X-连锁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X-linked retinitis pigmentosa,XLR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全角膜屈光力计算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基于全角膜屈光力(TCRP)的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力计算公式计算异常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B/F)值的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力的精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51例(51眼)。高B/F值组:B/F值≥85%,24例(24眼),B/F值为(86.2±0.5)%;低B/F值组:B/F值≤78%,27例(27眼),B/F值为(76.6±0.6)%。使用TCRP Method计算,角膜屈光力采用Pentacam测量的以瞳孔为中心,中央3 mm范围的区域性的TCRP,采用IOL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logMAR)、电脑验光检查。所有患者、高B/F值组、低B/F值组这3组,组内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的绝对预测误差(APE)总体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检验法。各组中TCRP Method的APE分别与Haigis、Hoffer-Q、SRK-T、Holladay-Ⅰ进行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UCVA:高B/F值组为0.19±0.09,低B/F值组为0.19±0.0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87, P=0.435)。术后3个月采用TCRP Method计算的平均绝对误差(MAE):高B/F值组为(0.38±0.16)D,低B/F值组为(0.42±0.19)D。所有术眼术后3个月按照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计算的MAE分别为(0.40±0.17)D、(0.64±0.25)D、(0.73±0.27)D、(0.98±0.32)D、(0.84±0.25)D,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47, P=0.023)。进一步将TCRP Method的APE与Haigis、Hoffer Q、SRK/T、HolladayⅠ公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97、3.53、4.01、3.75,均 P<0.05)。高B/F值组和低B/F值组: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2.35、13.21,均 P<0.05)。 结论::对于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使用常规公式计算IOL屈光力的精确性较差,使用基于TCRP的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精确性高,术后视力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相关神经营养性角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3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多年于2022年7月11日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无眼痛、畏光、流泪等。视力右眼数指/30 cm,左眼0.05,矫正无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双眼结膜混合充血(图1A,B),角膜上皮粗糙,荧光素钠染色(+),睑裂区角膜上皮水肿、缺损,睑裂上下方角膜较透明,右眼睑裂区颞侧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图1C),双眼瞳孔小,直径约1 mm,眼底窥不清。瞬目次数少,平均1次/3 min,角膜反射基本消失。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检查提示,角膜基底膜层未见神经纤维走行;基质层细胞激活、水肿、边界不清(图2)。既往患者因反复发热、头痛、智力下降、言语不清、四肢无力、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于神经内科就诊,经基因检测提示 NOTCH2NLC基因5'UTR区域GGC异常重复扩增,皮肤活检提示皮下脂肪间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图3),诊断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结合患者双眼同时发病、明显瞬目减少,最终诊断为双眼NIID相关神经营养性角膜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MILE矫正近视合并瞳孔异常4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例1,患者,男,18岁,2018年5月2日因双眼近视5年,要求手术矫正近视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术前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2,左眼0.3,综合验光右眼-4.00 DS/-0.5 DC×160=0.8,左眼-1.25 DS/-1.50 DC×30=0.7。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检查可见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角膜透明,虹膜下方缺损,瞳孔变形,晶状体透明,下方脉络膜缺损。角膜曲率右眼42.95/41.90 D,左眼41.52/39.90 D;中央角膜厚度右眼547 μm,左眼587 μm;眼轴长度右眼25.15 mm,左眼23.56 mm;角膜地形图检查双眼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2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9 mmHg;眼底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黄斑区视网膜正常,视盘下方脉络膜缺损,相应部位视网膜发育不良。诊断:双眼屈光不正;左眼先天性局限性虹膜缺损、脉络膜缺损。于2018年5月15日行双眼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前利用Atalas角膜地形图CRS软件,确定视轴所在角膜反光点位置,术中以此为中心定位,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 d,裸眼视力右眼1.0,左眼0.8,电脑验光右眼+0.5 DS,左眼+1.00 DS/-0.25 DC×20。术后3个月复查,裸眼视力右眼1.0,左眼0.8,角膜地形图显示手术区域均匀、无偏心(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翼状胬肉手术后角膜形态及前房深度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后角膜形态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翼状胬肉手术66例(9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角膜Pentacam参数、翼状胬肉及手术区角结膜变化及视力。结果:术后1个月瞳孔中央3 mm及5 mm直径区域总角膜屈光力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及高阶像差(4 mm)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而术后1个月视力较手术前提高( P<0.05);术后1、2及3个月,瞳孔中央3 mm及5 mm直径区域总角膜屈光力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高阶像差(4 mm)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角膜形态在翼状胬肉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且前房深度未受到影响。翼状胬肉切除术可以降低角膜散光度,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降低了翼状胬肉复发率,从而提高视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角膜曲率区域分布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瞳孔为中心2、4、6 mm直径区域的角膜曲率分布特点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并行Pentacam检查的门诊患者138例(254眼),其中20~39岁51例(102眼)作为A组;40~59岁41例(73眼)作为B组;60岁及以上46例(79眼)作为C组。分别收集以瞳孔为中心2、4、6 mm直径区域的模拟角膜曲率(Simk)和全角膜屈光力(TCRP)数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Simk和TCRP差异,并使用Bland-Altman散点图描述Simk与TCRP之间的一致性。角膜曲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采用回归分析,不同直径区域的Simk与TCRP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以瞳孔为中心2、4 mm区域Simk与对应区域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0, P=0.002; t=4.44, P=0.001);而以瞳孔为中心6 mm区域的Simk和T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2 mm区域下,3组间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66, P=0.010; F=3.87, P=0.022),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4 mm区域下,3组间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85, P=0.001; F=6.07, P=0.003),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6 mm区域下,3组间的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91, P<0.001; F=10.15, P<0.001),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瞳孔为中心不同直径区域的模拟角膜曲率与全角膜屈光力的变化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应在人工晶状体计算及屈光手术中引起重视。Simk与TCRP数值均随年龄增加逐渐变陡峭,40岁之后趋于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晶状体后圆锥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19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0余年"于2022年1月3日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患者自幼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视物不清,无视物变形,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多次配镜视力不能提高。曾于2009年就诊于外院,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祥),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否认眼部外伤、感染及射线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及同类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6,矫正视力:-3.75 D=0.15,左眼:裸眼视力0.25,矫正视力:-3.50 D=1.0;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双眼角膜映光正位,交替遮盖无运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结膜未见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大小3 mm×3 mm,直接及间接光反应灵敏,晶状体旁中央区域可见一点状混浊,余透明,玻璃体呈轻度混浊,视盘边界清晰,C/D约0.3,黄斑区反光未见,视网膜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左眼:结膜未见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大小3 mm×3 mm,直接及间接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呈轻度混浊,视盘边界清晰,C/D约0.3,黄斑区反光未见,视网膜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Scheimpflug摄像(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德国欧科路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行角膜分析示:双眼角膜近视散光,均无圆锥角膜。眼科B超:双眼玻璃体呈轻度混浊,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散瞳至瞳孔直径7 mm后进一步检查,裂隙灯、眼前段照相(图1)及Scheimpflug断层扫描(图2)均可见右眼晶状体后囊膜偏颞侧的旁中央区域,呈圆锥形向玻璃体腔方向膨出,膨出的后囊膜下可见一点状混浊。明确诊断为:右眼晶状体后圆锥,右眼弱视,双眼屈光不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