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脲棒状杆菌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形成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解脲棒状杆菌在磷酸铵镁结晶阳性尿液中的地位和促进磷酸铵镁结晶形成的作用,为临床积极抗感染治疗,防止感染性结石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的磷酸铵镁结晶阳性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细菌构成.将解脲棒状杆菌置于新鲜无细菌、无其他有形成分尿液中进行培养,24和48 h后分别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磷酸铵镁结晶的形成情况.结果 共有46例尿液样本检出磷酸铵镁结晶,25例细菌培养阳性(男17例、女8例),其中12例培养出2种病原菌.解脲棒状杆菌8株(阳性率为32.0%,其中7株来自男性)、肠球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6株、大肠埃希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白念珠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在8株解脲棒状杆菌中有4株与其他病原菌混合生长.在无磷酸铵镁结晶的解脲棒状杆菌培养液中观察到磷酸铵镁结晶形成,以未成形羽毛状结晶最多,立方体、方柱状、洋信封状结晶均可见.结论 解脲棒状杆菌是特定人群泌尿系统感染和感染性结石形成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126例捐精者精液细菌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捐精者精液细菌培养、感染不同菌落数的精液质量检测,了解捐精者精液细菌感染率和菌种分布情况、不同菌落数细菌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1 126例捐精者精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用Synbiosis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对样本进行菌落计数,并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对菌落数≥104 cfu/ml的样本进行菌种鉴定;按不同菌落数从1 126例精液样本中分别选取22例菌落数<104 cfu/ml和22例菌落数≥104 cfu/ml的精液样本,使用Makler精子计数板进行人工精液质量检测,并与对照组(未检出细菌,菌落数=0 cfu/ml)的精液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1 126例精液样本细菌培养中,杂菌污染5例,占0.44% (5/1 126),未被杂菌污染的样本中有细菌生长993例,占88.58% (993/1 121),菌落数≥104 cfu/ml的精液样本有22例,占2.22%(22/993),以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为主,极小棒状杆菌(Tiny bacilli)、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次之,其中革兰阳性菌(G+菌)95.45% (21/22),革兰阴性菌(G-菌)4.54% (1/22).菌落数≥104 cfu/ml和菌落数<104 cfu/ml的精子总数(×106/1次射精)(389.9±110.6、421.9±155.9)和精子前向运动(PR,%)(61.6±4.3、61.0±3.5)与对照组(分别为567.5±327.6、65.0±6.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液液化时间(min)、精液pH值、精子总活力(PR+ NP,%)和正常形态精子(%)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机对284例精液样本进行解脲脲原体(UU)检测,UU阳性34例,占11.97%.同时将UU阳性与UU阴性的精液质量作比较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精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占88.58%,细菌种类较多,以G+菌为主.同时,随着菌落数的增多,精液质量逐渐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脲酶系统微囊制剂及其在实验性尿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用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了谷氨酸棒状杆菌产脲酶的培养条件和制作硝酸纤维素微囊(包埋完整细菌)的方法,并用脲酶微囊对实验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作了治疗观察。结果显示:脲酶活性20.34nmol/s/mg干重(1.22IU/mg干重);微囊化后脲酶活性保留原活性的33%,稳定性明显提高。微囊化与非微囊化脲酶其最适pH是一致的,由于微囊具有抗蛋白水解酶和一定的耐酸能力,有利于在肠道中起作用。经肾功能衰竭大鼠使用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BUN下降44%,且无血NH 3升高的副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