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以时间节点为导向制定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绿色通道相关的质控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评价其对取栓绿色通道工作效率、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某院接受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其中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使用原有绿色通道质控方案的患者82例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使用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的患者72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绿色通道流程其它关键时间节点用时及术后90天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94.9±27.6)分钟显著低于对照组(114.6±36.7)分钟,CT检查完成至进入导管室时间(47.3±20.3)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63.3±34.6)分钟,医师接诊至CT检查开始时间(18.2±6.9)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22.3±10.4)分钟、术后90天mRS评分(2.2±2.1)显著小于对照组(3.0±2.4).结论 使用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的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及部分时间节点用时,降低术后90天mRS评分,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室间质评结果问题分析及改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江苏省病理质控中心提供经规范化组织处理的CD30质控片,制定双盲评价规则,邀请多名病理专家(≥3名)对参评的江苏省内150家单位的CD3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评估,确认CD30临床检测能力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方案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最终CD30染色不合格率为6%(9/148),染色不良率达31%(46/148);不同克隆号及不同平台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各平台的原配方案和自建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原配方案的合格率为100%。室间质评活动对CD30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案的优化(包括一抗克隆、抗原修复和检测体系选择等)是非常必要的,CD30检测不推荐跨平台使用,各平台间的差异与未采用原配方案或采用自建方案时没有进行性能验证有关。采用扁桃体组织作为对照,可以帮助参评实验室发现CD30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完善检测流程,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年全国病理质量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掌握各专业医疗质量状况,从2015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质量处每年均组织撰写包括病理在内各专业的全国质量报告。根据2019年抽查的资料完整的3 643家医院病理科质控指标,统计分析如下:(1)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量为0.55,约24.4%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师,二级医院中,46.3%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师。(2)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为0.46;病理医师与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病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3)各医院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小活检标本诊断及时率及细胞学诊断及时率均在90%以上,同时发现由于工作量大、辅助检查项目多等因素,三级医院的诊断及时率低于二级医院。(4)免疫组织化学室间质控方面,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病理科未参加室间质评的比例分别为35.8%、86.4%及78.2%。(5)开展分子病理检测的三级公立医院中,约76.2%的病理科未参加过室间质评。(6)细胞病理诊断质控符合率和术中快速诊断与石蜡诊断符合率均>96%;二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术中快速诊断开展率和平均数量,远远低于三级公立医院。2019年,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共举办了17个全国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的医院数量为2 431家次,专项培训人数12 286人次,发表分子检测指南1个。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制定了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工作量化考核方案,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32个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共开展各种室间质评180项,覆盖医院4 373家次;督导检查下级医院754家,专项质控培训14 869人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庆市中医医院院感骨干人员培训方案的制订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订重庆市中医医院院感骨干人员培训方案,探讨其应用效果,为建立中医医院院感骨干人才长效培训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9月20日至11月4日举办的重庆市第一期中医医院院感骨干人员培训班45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成立培训质控小组,制订培训方案并实施。对比培训前后学员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培训结束后6个月学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满意度。使用SAS 8.0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学员最期望的培训形式为120学时以上、理论结合实践的系统性培训,最期望提高的能力为感染监测、感染暴发事件处理、重点部门感控管理的能力。培训结束后,学员的理论与技能成绩分别为(83.22±3.10)分、(86.67±3.72)分,均高于培训前(69.60±10.21)分、(63.89±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学员的远期专业知识整体掌握度为76.67%(552/720),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95.56%(43/45)。 结论:重庆市中医医院院感骨干人员培训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学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远期培训效果良好,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今后中医医院院感骨干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力推进规范化精准影像检查、质控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影像检查在临床诊疗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充分发挥影像检查作用并避免过度或重复检查,一直是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医疗实际工作中,不合理或重复影像检查问题仍比较突出。制定全国统一的符合国情和时代的影像指南和实施细则,并大力推进规范化精准影像检查、质控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柯式模型评价体系提升市级专科护士培训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柯式模型评价体系在市级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省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及管理方案,建立泰州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对相关质控检查流程与评价标准予以拟定,应用柯式模型培训体系以比较培训前后专科护士理论及技能成绩、培训满意度、核心能力评价及职务提升与科研发展。结果:培训后,观察组专科护士的理论及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培训后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核心能力总评分及组织管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专科护理能力4个维度评分提升显著,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专科护士在成为科室骨干、职务提升、论文发展数量及课题申报数量上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新技术开展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柯式模型评价体系切实指导市级专科护士的培训基地建设,且能有效提高专科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技能,提升了培训满意度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拓展了高素质护理人才队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外科ERCP医师培训专家共识意见(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以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为基础的软硬镜联合内镜外科微诊疗技术是目前的主要诊疗手段。由于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开始从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临床工作。因外科医师大多缺乏内镜操作基础,以传统消化内镜医师“先直视镜后侧视镜”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外科ERCP医师的培养需求,而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外科ERCP规范化培训模式。为更好地规范外科ERCP培训模式和促进技术快速发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ERCP的专家,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各外科内镜中心的培训经验,最终形成共识意见,对外科ERCP的培训对象与资质、培训方案、培训周期、质控标准、考核标准5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并针对外科ERCP的培训体系提出推荐意见,以期为我国外科ERCP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放疗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面向肿瘤放疗质控管理需求,设计并实现肿瘤放疗质量管理系统。方法:该系统采用B/S架构的三层结构,即应用层、系统服务层、数据层,使用Nutz作为开发框架,采用MySQL作为系统数据库,使用Java作为后端处理开发语言,Tomcat作为系统应用服务器进行项目发布,使用IE、Google等主流浏览器实现客户端访问服务器功能。结果:系统支持省、市、县不同等级的质控机构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规程管理、病例管理、质控管理、通知公告、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并已在合作单位完成系统搭建和试用,系统运行和功能使用情况良好。结论:系统支持在线质控情况的审核,有利于信息分析和共享,促进质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提高工作效率;病例管理跟踪患者诊疗过程,建立持续的电子档案,合理设计治疗及康复指导方案,对于放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地区病理科结直肠癌病理诊断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和评价北京市不同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病理报告规范性程度及诊断差异,寻找解决方法。方法:通过结直肠癌规范化病理报告调查问卷、结直肠癌及相关癌前病变病理答题及上传结直肠癌取材报告3部分综合评估。结果:本次质控项目完整完成所有问卷的有54家,其中三甲医院34家,三乙医院15家,二甲医院5家。一共有42家医院病理科(77.8%,42/54)使用了规范化报告,在规范化报告要求的14项诊断指标中,所有单位均报告了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及肿瘤浸润深度;90%以上的单位均报告了肿瘤部位,且使用三径描述肿瘤大小,报告中均描述了切缘及脉管受累情况;但仍有62.2%的病例未报肿瘤出芽情况,22.7%的病例未报告神经侵犯情况。所有病例中,90.1%的病例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错配修复(MMR)蛋白缺失的状态;使用PCR及二代测序检查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的病例占比分别为7.1%及6.1%,同时检测MMR和MSI的病例数占比9.2%。结直肠癌及相关病变的病理诊断答题结果显示,对于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无蒂锯齿状病变、幼年性息肉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5.2%、79.6%及90.7%。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大息肉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标本,诊断、浸润癌级别、浸润深度、肿瘤出芽级别、脉管癌栓状况、基底切缘加侧切缘状况正确率分别为98.2%、94.4%、72.2%、85.2%、88.9%、90.7%。升结肠癌根治标本,诊断、环周切缘、肿瘤出芽级别、脉管癌栓(血管及淋巴管癌栓)、神经侵犯及癌结节正确率分别为96.3%、57.4%、72.2%、20.4%、53.7%、87.0%。54家参评单位中,45家单位上传的3份不同部位及分期的结直肠癌取材报告均为规范格式的取材报告。结论:北京市各级医院病理科大多数均已具备了结直肠癌规范化取材和报告的能力,然而部分医院仍需进一步加强室内质控,减少科室内报告水平的差异,提高科室整体水平。格式化报告的推广及针对本次质控问题组织统一的业务学习可能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REDCap系统建设自然人群队列电话随访管理质量控制系统及关键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基线调查工作普遍完成,如何开展常态化的随访已成为进一步提升队列建设质量、保证队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典的队列随访有重复调查、常规监测、社区定向监测等,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成本高、难度大、错报率高等问题。电话随访具有成本低、反应快、质量高的特点,成为重要补充手段。但其组织难度大、质量控制(质控)困难、应答率低且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其在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借鉴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基于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随访现实需求,依托REDCap系统搭建自然人群队列电话随访管理质控系统,对电话随访在组织架构、项目管理、数据采集和过程质控等实施关键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电话随访水平,进而提升随访的质量和效率,以期为新建队列和现有队列研究提供常态化随访方案及高效质控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