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叶野桐茎中1个新的二萜苷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红叶野桐Mallotus pax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 HR-ESI-MS、NMR、CD 等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264.7 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作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红叶野桐茎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 7 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 17-羟基闭花木-12,15-二烯-2-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衫-3-酮(2)、阿贝苦酮(3)、对映-16β,17-二羟基阿替生烷-3-酮(4)、圆叶乌桕素A(5)、野梧桐新素E(6)和2α-hydroxy-19-deoxy-jesromotetrol(7).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 3 和5 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中NO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8.21、31.73 μmol/L,且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二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红叶野桐苷E.化合物1~5、7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5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