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叶粗筒苣苔(苦苣苔科)的重新发现与形态补充描述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编辑人员丨2023/11/25小叶粗筒苣苔[Oreocharis parvifolia(K.Y.Pan)Mich.M?ller&W.H.Chen]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Rich.&Juss.)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 Benth.)多年生草本植物,1908年由法国传教士卡瓦勒瑞(J.P.Cavalerie)在贵州采集,1988年作为新种由潘开玉先生发表,然而在模式标本采集后的100余年间再无任何相关的采集记录和影像资料.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模式标本考证,结合实地调查,于2022年8月确认了该种的模式产地,进行了形态补充描述,并提供了彩色照片和分布点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网叶马铃苣苔(苦苣苔科)的重新发现以及花的补充描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花部形态是马铃苣苔属属下划分和种间界定的关键性状,缺乏花器官的描述直接导致了一些存疑物种的存在.网叶马铃苣苔(Oreocharis rhytidophylla C.Y.Wu ex H.W.Li)自1956年最后被采集到并于1983年发表,由于没有花的特征,在《中国植物志》《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和Flora of China均存疑,但该种在随后的60余年间再无相关的采集记录.作者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于2017年在其模式产地重新发现并采集了带花的凭证标本.该文作者根据已经采集到的具花标本,确定这个种是个自然种,并基于新收集到的材料,补充描述了花的形态特征.网叶马铃苣苔的重新发现,为探索其系统位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义马铃苣苔属的生物地理格局与花部演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编辑人员丨2023/8/5本文系统总结了广义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的地理分布范围和花部特征,利用核基因ITS1、ITS2和叶绿体基因trnL-trnF重建广义马铃苣苔属主要物种的分子系统关系,并结合花部特征和地理分布特点分析花部特征的适应性与演化规率.结果显示:广义马铃苣苔属可分为两个支系,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黄色花冠、雄蕊4为主;另一个支系则集中分布于中国南部与东南部区域,以紫色花冠为主,并出现了雄蕊2的特化类群.广义马铃苣苔属花冠发生了两侧对称向辐射对称的演化.海南岛分布的所有4个物种都是该岛的特有种,来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可能是花冠亮黄色、花辐射对称),后期逐渐出现花冠橙红色、两侧对称等性状.高山深谷的地理隔离作用、不同生境的隔离作用以及以不同蜂类传粉者类群的趋异选择是马铃苣苔属物种花部特征多样性演化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