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3年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感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福建省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2018至2023年间采集莆田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5岁及以下儿童的呼吸道样本,采用荧光PCR(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汇总临床数据对时空传播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莆田市共采集并检测流感样病例样本7449例,阳性530例,阳性率7.12%.2018年阳性病例数量达到147例,2019年阳性率为13.83%,均为所观察到的最高值.流感主要在冬春季和夏季发病,仙游县是流感的高发区,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病毒株间存在交替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流感检出率在2岁、4岁和5岁分别为6.587%、9.92%和11.97%,呈上升趋势,男性患儿数量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为主,呈现出明确的季节性和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为当地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7—2020年度济宁市乙型流感病毒监测及 HA和 NA基因变异和进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济宁市2017—2020年度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情况及分子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17—2020年度济宁市哨点医院和流感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病毒分离,选取20株乙型流感病毒代表毒株进行 HA和 NA基因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进化树并分析分子进化特征。 结果:2017—2020年度共监测病例标本4 575例,流感病毒阳性842例,其中乙型流感病毒阳性398例,阳性率8.70%(398/4 575),占比47.27%(398/842)。2017—2020年度济宁分离的BV系和BY系流感病毒与疫苗株比, H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8.7%~98.8%、98.5%~99.1%。2018—2020年度BV系流感归属于Victoria clade 1A分支,2017—2018年度BY系流感归属于Yamagata clade 3分支。对抗原表位和耐药位点的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多处抗原表位发生了变异,但未发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位点的变异。 结论:2017—2020年度济宁市BV系和BY系乙型流感病毒均发生了数个抗原位点变异,出现了抗原转变,可能是引起乙型流感暴发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2021—2022年流行季首起乙型流感疫情的血凝素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21—2022年流行季北京市首起乙型流感Victoria系(BV)疫情的病毒血凝素(HA)的基因变异和进化特征以及与流感疫苗株的匹配性。方法:采集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乙型流感疫情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提取核酸后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应用BioEdit分析HA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位点,采用Mega 6.0软件中的NJ模式构建H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并分析。结果:通过二代测序获得了2株BV的HA基因全长序列。与本年度的疫苗株HA基因相比较,疫情株有9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6个变异位点位于3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疫情株HA基因位于Clade 1A.3a2分支,与2021—2022年度北半球推荐的流感疫苗株(B/Washington/02/2019)不在同一分支。结论:本起BV疫情毒株的HA基因在抗原表位发生多处变异,必需加强BV流感的监测与变异规律分析,为BV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第1周—2021年第52周共12个监测年度间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122 903例ILI,年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0.9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P<0.001)。ILI中,0~4岁、5~14岁、15~24岁、25~59岁、≥60岁年龄组病例分别占4.35%、13.30%、14.30%、54.32%、13.73%。ILI%呈现明显的周期性,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高峰,7—9月为夏季高峰,2013年初的冬季高峰有所推延,2021年未出现明显就诊高峰。2010—2021年闵行区共检测ILI标本11 625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0.92%(2 432/11 625),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2.83%(1 492/11 625),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8.09%(940/11 625),甲型流感的流行强度高于乙型流感。2010—2021年各型流感病毒的总体阳性率:甲型H3N2(1 051,9.04%)>甲型H1N1(441,3.79%)>乙型Victoria系(313,2.69%)>乙型Yamagata系(255,2.19%),2010—2019年间上海市闵行区甲型流感与乙型流感交替流行,且每种流行株大概持续半年时间被新流行株所替代,2020、2021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10—2019年报告的ILI数量和流感病毒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0、2021年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别。 结论:上海市闵行区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且各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或混合成优势毒株流行,发病集中在冬季和夏季。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流感流行强度下降,但伴随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流感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故应继续加强流感的防控与监测,并及时对病毒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2015—2020年流感流行季流感样病例和流感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5—2020年流感流行季北京市流感流行特征。方法:使用北京市2015—2020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和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分析流感流行趋势和流感病毒流行特征。结果:2015年第27周至2020年第26周共涉及5个流感流行季,流感样病例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ILI%)为1.58%。共检测ILI标本96 892件,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6.32%,其中A(H3N2)亚型6 474件(40.89%)、甲型H1N1 4 410件(27.86%)、乙型Victoria系3 290件(20.78%)、乙型Yamagata系1 597件(10.09%)。ILI周报告数、ILI%与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r=0.796, P<0.001; r=0.808, P<0.001)。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流行季活跃期较长。2017—2018、2018—2019年流行季ILI周报告数较高(49 628人次和71 555人次),核酸阳性率峰值较高(58.51%和57.08%)。 结论:2015—2020年北京市流感流行符合北半球流行特征,其中2017—2018和2018—2019流行季活跃期较长、流行水平较高,且各流行季优势毒株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配伍RFH01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配伍RFH01佐剂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方法对4种单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原液进行鉴别试验。在研究配伍RFH01佐剂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小鼠模型中,采用随机分组法将460只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分为实验组、疫苗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共46组,每组10只。在研究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在老年和青年小鼠模型中,采用随机分组将80只雌性10月龄和80只雌性10周龄BALB/c小鼠同时分为单价流感病毒疫苗、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RFH01佐剂组、鸡胚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对照组和PBS组,共16组,每组10只。均采用肌内注射免疫,初次免疫21 d后,采血分离血清,并用相同程序和剂量进行加强免疫,第42天采血分离血清。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结果:两次免疫后,所有配伍RFH01的疫苗组阳转率均达到100%,且血清抗体效价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显著高于不含佐剂的疫苗组。配伍RFH01佐剂的单价流感病毒疫苗和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组与不配伍RFH01佐剂的单价流感病毒疫苗和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组小鼠血清效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次免疫后,10周龄小鼠血清H1N1、H3N2、B/Victoria和B/Yamagata抗体GMT明显高于10月龄小鼠。结论:单价流感病毒疫苗和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配伍RFH01佐剂在青年(6~10周龄)和老年(10月龄)小鼠中抗体效价均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7—2021年贵州省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贵州省乙型流感病毒BY系和BV系毒株 HA和 NA基因分子进化特征,为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统计贵州省2017—2021年流感各型别阳性比例,提取乙型流感病毒核酸,RT-PCR扩增 HA和 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14株,并从GISAID获取83株序列,对合计97株乙型流感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 结果:贵州省存在甲型、BY系和BV系流感病毒的流行,BV系为优势流行型别;BY系流感病毒 HA和 NA基因与参考疫苗株B/PHUKET/3073/2013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8.7%~99.4%和98.4%~99.6%,BV系毒株与参考疫苗株B/Colorado/06/2017相比分别为98.3%~99.3%和98.9%~99.6%;贵州省BY系毒株主要属于Y3遗传群, HA基因处于Y3-H1~2两个分支, NA基因处于Y3-N1~3三个分支,发现3株Y3系内重配株;BV系毒株主要属于V1A-2遗传群, HA基因处于V1A-2 H1~4四个分支, NA基因处于V1A-2 N1~5五个分支,发现20株V1A-2系内重配株,未发现系间重配株;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显示抗原决定簇区域位点Y3遗传群无突变,V1A-2遗传群4个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均存在点突变且190螺旋存在移码突变,耐药位点均未发生突变。 结论:贵州省流感流行型别多样,乙型流感病毒与疫苗株同源性差异在增大, HA和 NA基因已进化出不同分支,基因序列存在多种形式的突变,存在系内重配株和新的变种,应持续加强乙型流感病毒的监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陕西省2014-202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4-202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规律,为加强区域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陕西省2014-2023年报告流感暴发疫情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流感暴发疫情时间、地区和场所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23年陕西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386起,总罹患率为1.81%(14 880/821 001)。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3月),且不同年度疫情高峰期存在早晚交替规律(早高峰期在12月,晚高峰期在次年3月);疫情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209起,54.15%)和关中平原区(173起,44.82%),疫情场所主要分布在小学(239起,61.92%),不同疫情地区和场所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暴发疫情病原谱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849例,57.76%),不同年度的疫情高峰期呈现A(H3N2)亚型、B(Victoria)系和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交替占优势的规律。 结论:2014-2023年陕西省流感暴发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和关中平原区的小学为重点防控对象。防控工作应密切关注优势毒株的变化趋势。高发季节应针对高发地区、高发场所,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7—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乙型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2017—2020年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及其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流感病毒疑似病例的标本,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接种犬肾细胞和鸡胚培养病毒。对乙型流感毒株HA和NA基因测序,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及氨基酸变异分析,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研究毒株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敏感性。结果:2017—2020年度松江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4.24%(506/3 554),主要流行季为冬春季,呈现B/Victoria和B/Yamagata亚型交替流行的特点。松江B/Victoria流行株主要位于1A(△3)B进化分支,少数位于1A及1A(△2)分支,与疫苗株B/Brisbane/60/2008相比,流行株HA和NA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7.62%~98.19%、98.11%~98.78%,1A(△3)B分支HA蛋白抗原决定簇区突变主要发生在120环和160环。B/Yamagata流行株均位于3进化分支,与疫苗株B/Phuket/3073/2013相比,HA(NA)核苷酸同源性98.71%~99.04%(98.69%~99.27%),未发现抗原决定簇区氨基酸改变。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显示,所测的乙型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均敏感。结论:2017—2020年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抗原性匹配度不佳,需持续做好乙型流感病毒监测及病原学特征分析,为流感疫苗筛选及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6—2022年杭州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及儿童流感重症感染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流感流行特征及流感重症的感染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2年9月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样本1 600份,门诊流感样病例监测样本7 660份。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流感病毒。并对流感住院重症病例样本及部分流感门诊病例样本进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和合并感染特征。结果:1 600份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样本中,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63%(106例),甲型H1N1、H3N2、B Victoria(BV)、B Yanagata(BY)的占比分别为49.06%(52/106)、17.92%(19/106)、29.25%(31/106)和3.77%(4/106)。7 660份门诊病例中,流感阳性率为15.01%(1 150例),甲型H1N1、H3N2、BV、BY的占比分别为22.17%(255/1 150)、30.96%(356/1 150)、41.39%(476/1 150)和5.48%(63/1 150)。甲型H1N1流感病毒更容易引起儿童流感重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37.978, P<0.001),而季节性H3N2和BV流感病毒不容易引起幼儿流感重症(χ 2=7.871, P=0.005;χ 2=5.948, P=0.015)。BY流感病毒在两种病例中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感重症主要发生在流感流行高峰季节。4种流感病毒引起儿童的临床感染特征无明显差异。106例流感重症中,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率为17.92%(19例), 135例流感门诊病例中,其他呼吸道病毒合并感染率为34.81%(47/135),门诊病例合并感染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0.734, P=0.001)。 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更容易引起儿童流感重症,季节性H3N2和BV型不易引起儿童流感重症。4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儿童临床感染特征无明显差异。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不是引发儿童流感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