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移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MHP)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Cuff血液透析导管置入定位和护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对我院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的186例次MHP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生化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等),人体测量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等),根据置入导管是否有移位分为A组(移位组)和B组(未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56例(30.1%),B组130例(69.9%).Cuff血液透析导管移位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质分解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和肌肉组织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C-反应蛋白是发生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危险因素(OR=1.062,OR=1.206,P均<0.05).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是发生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保护因素(OR=0.976,OR=0.791,P均<0.05).结论 建议高龄、微炎状态、上臂肌围小、肌肉组织质量小的患者在放置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时Cuff距离皮肤出口的距离适当增加或适当延长导管拆线时间.血液透析期间加强患者护理营养干预有助于降低Cuff血液导管移位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DSA导引超滑加硬导丝更换失功能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DSA导引下应用超滑加硬导丝一步式介入技术实施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原位更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第九八〇医院接受诊治的20例经右颈内静脉植入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后失功能或移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中位年龄58岁,均在DSA导引下经超滑加硬导丝更换透析导管.评价手术成功率、透析导管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为导管功能不良,经超声或造影确诊为导管内血栓形成,抗凝和溶栓治疗无效;2例为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所有患者均于原位成功完成透析管更换,透析导管血流量由术前(135.5±30.8)mL/min显著改善为术后(265.8±25.6)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除局部疼痛外,未发生纵隔血肿、气胸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透析导管通畅率为100%,无导管功能不良、移位及感染等发生.结论 DSA导引超滑加硬导丝一步式介入技术更换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