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髓内棒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和包裹式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可延伸髓内棒内固定与Williams髓内棒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和包裹式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经联合手术治疗的Crawford Ⅳ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可延伸髓内棒组(30例)和Williams髓内棒组(30例)。可延伸髓内棒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33.6±6.3)个月(范围:18~44个月);Williams髓内棒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47.8±8.6)个月(范围:36~66个月)。术后1、3、6、9和12个月分别复查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及双下肢全长X线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均>2年,可延伸髓内棒组随访(49.5±6.4)个月,Williams髓内棒组(53.7±10.5)个月。可延伸髓内棒组胫骨假关节断端初期骨愈合时间为(5.1±0.8)个月,Williams髓内棒组为(5.0±0.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84, P=0.562);可延伸髓内棒组术后初期骨愈合率为93.3%(28/30),Williams髓内棒组为96.7%(29/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51 P=0.554);可延伸髓内棒组术后再骨折率为20.0%(6/30),Williams髓内棒组为16.7%(5/30);可延伸髓内棒组术后双下肢肢体不等长6例(20.0%),肢体长度差为(2.5±1.4)cm(范围:1.5~5.2 cm),Williams髓内棒组8例(26.7%),肢体长度差为(2.8±1.4)cm(范围:1.8~6.0 cm);术后胫骨近端外翻畸形可延伸髓内棒组4(13.3%)例,外翻角度范围为(12.5±4.9)°(范围:7°~18°),Williams髓内棒组3(10.0%)例,外翻角度为(15.0±6.0)°(范围:9°~21°);术后踝关节外翻畸形可延伸髓内棒组2(6.7%)例,外翻角度为(11.5±4.9)°(范围:8°~15°),Williams髓内棒组4(13.3%)例,外翻角度为(14.8±6.2)°(范围:6°~20°);可延伸髓内棒组术后患儿膝关节与踝关节活动正常,无受限,可延伸髓内棒移位4例。Williams髓内棒组术后患儿踝关节活动僵硬30例,髓内棒固定位置无移位。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中应用可延伸髓内棒和Williams髓内棒两种内固定方式均可达到有效的内固定效果,术后初期骨愈合率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两种内固定方式各有优势与缺陷,可根据患儿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