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7 | 下载4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有活性的重组小鼠白介素17(rmIL-17)蛋白,为研究IL-17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用RT-PCR技术得到小鼠IL-17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rmIL-17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抗,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鉴定该蛋白免疫原性;用该蛋白进行体外细胞刺激实验、体内中性粒细胞招募实验鉴定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mIL17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柱得到纯化的rmIL-17蛋白,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体外细胞刺激实验显示该蛋白可刺激小鼠3T3成纤维细胞产生白介素6(IL-6)且具有量效关系;体内细胞招募实验显示纯化的rmIL-17蛋白具有招募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结论 小鼠IL-17基因在体外成功表达,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王金萍;王萍;吴昊;刘淼;张玉侠;陈伟;沈际佳;邓松华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年 45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7 | 下载:4
作者:
王金萍;王萍;吴昊;刘淼;张玉侠;陈伟;沈际佳;邓松华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年 45卷 5期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克隆,分子 基因表达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有活性的重组小鼠白介素17(rmIL-17)蛋白,为研究IL-17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用RT-PCR技术得到小鼠IL-17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rmIL-17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抗,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鉴定该蛋白免疫原性;用该蛋白进行体外细胞刺激实验、体内中性粒细胞招募实验鉴定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mIL17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柱得到纯化的rmIL-17蛋白,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体外细胞刺激实验显示该蛋白可刺激小鼠3T3成纤维细胞产生白介素6(IL-6)且具有量效关系;体内细胞招募实验显示纯化的rmIL-17蛋白具有招募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结论 小鼠IL-17基因在体外成功表达,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