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6 | 下载164

目的 探讨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8例颌眉角或脊柱整体后凸角>70°的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术前测量脊柱整体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及颌眉角与躯干矢状位失平衡距离,根据后凸畸形的特点,参考正常脊柱生理曲度与力线特点,分配截骨部位与角度,并在计算机上模拟截骨确认.观察术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治疗满意度.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09 min,出血量平均2050 ml.脊柱整体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101.0±21.3)°、(45.2±13.6)°、(-28.2±23.3)°改善至术后(26.0±12.1)°、(2.8±11.6)°、(28.9±13.3)°;颌眉角由术前(79.4±15.9)°矫正到术后(13.6±10.9)°;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9±13)cm,矫正到术后的(15±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仰卧睡眠.平均随访32个月(24 ~78个月),截骨部位愈合良好,全部病例无矫正度丢失及内置物失败,SRS-22评分由术前平均1.8分改善到术后4.2分,疗效满意.结论 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临床

作者:宋若先;张永刚;张雪松;毛克亚;郑国权;王岩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2 年 92卷 2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6 | 下载:164
作者:
宋若先;张永刚;张雪松;毛克亚;郑国权;王岩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年 92卷 21期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脊柱后凸 截骨术,勒福 矫形外科学 Spondylitis,ankylosing Kyphosis Osteotomy,Le fort Orthopedics
目的 探讨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8例颌眉角或脊柱整体后凸角>70°的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术前测量脊柱整体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及颌眉角与躯干矢状位失平衡距离,根据后凸畸形的特点,参考正常脊柱生理曲度与力线特点,分配截骨部位与角度,并在计算机上模拟截骨确认.观察术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治疗满意度.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09 min,出血量平均2050 ml.脊柱整体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101.0±21.3)°、(45.2±13.6)°、(-28.2±23.3)°改善至术后(26.0±12.1)°、(2.8±11.6)°、(28.9±13.3)°;颌眉角由术前(79.4±15.9)°矫正到术后(13.6±10.9)°;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9±13)cm,矫正到术后的(15±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仰卧睡眠.平均随访32个月(24 ~78个月),截骨部位愈合良好,全部病例无矫正度丢失及内置物失败,SRS-22评分由术前平均1.8分改善到术后4.2分,疗效满意.结论 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临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