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9a-5p靶向SPTLC2抑制神经元创伤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微小RNA-9a-5p(miR-9a-5p)靶向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长链碱性亚基2(SPTLC2)抑制大鼠原代神经元创伤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神经元,将其分为对照组( n=9)、无意义序列转染组( n=9)和miR-9a-5p模拟物转染组( n=9),并分别建立机械划伤模型。通过转染、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TUNEL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miR-9a-5p对大鼠原代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和挽救实验验证SPTLC2与miR-9a-5p的关系。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预测、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SPTLC2相互作用的蛋白。 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9a-5p模拟物转染组miR-9a-5p的相对表达量(6.162±0.184)较对照组(0.938±0.058)和无意义序列转染组(1.010±0.095)明显增高(均 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miR-9a-5p模拟物转染组SPTLC2的相对表达量(0.272±0.034)较对照组(0.855±0.037)和无意义序列转染组(0.880±0.040)明显降低(均 P<0.05);凋亡相关蛋白检测结果表明,miR-9a-5p模拟物转染组神经元的凋亡程度较对照组和无意义序列转染组显著降低(均 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高表达miR-9a-5p可抑制神经元凋亡,miR-9a-5p模拟物转染组的凋亡细胞比例(0.165±0.004)较对照组(0.239±0.008)和无意义序列转染组(0.229±0.010)显著降低(均 P<0.05)。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和挽救实验证实,SPTLC2是miR-9a-5p的直接靶点。免疫共沉淀实验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PTLC2可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 p105亚基(NF-κB1)分别相互作用,但不影响二者的表达水平(均 P>0.05)。miR-9a-5p可影响TLR4的表达水平( P<0.05),但不影响NF-κB1的表达水平( P>0.05)。 结论:SPTLC2是miR-9a-5p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一个新靶基因。MiR-9a-5p可降低细胞损伤后SPTLC2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组织SPTLC2的表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长链亚基2(SPTLC2)在帕金森病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组分为三组:模型组(2周)、模型组(4周)、模型组(8周),同时设置正常组,采用异常不自主动作(AIM)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行为,同时记录旋转持续时间、启动时间、剂峰旋转圈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SPTLC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PTLC2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AIM评分、旋转持续时间、启动时间、剂峰旋转圈数均高于正常组,随着时间的延长,AIM评分、旋转启动时间、剂峰旋转圈数逐渐升高,旋转启动时间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组α突触核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较少,模型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升高.与正常组、模型组(2周)相比,模型组(4周)、模型组(8周)SPTLC2基因、蛋白表达量均升高;与模型组(4周)相比,模型组(8周)SPTLC2基因、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TLC2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疾病的发生,通过上调SPTLC2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