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类器官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治疗手段,使肿瘤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肿瘤免疫学研究领域重新焕发生机.免疫类器官因其能重建肿瘤免疫微环境,模拟免疫细胞的应答机制和相互作用而成为强有力的工具,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免疫器官来源的免疫类器官,肿瘤类器官与免疫细胞共培养的新型免疫类器官模型为肿瘤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可应用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药物筛选、研发肿瘤疫苗及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等多个领域.本文总结免疫类器官的培养方法与现状,探讨了免疫类器官在肿瘤免疫中的广泛应用,对免疫类器官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用于低突变负荷和“冷肿瘤”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以上,晚期NSCLC的治疗手段比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多,除传统放化疗外,可根据组织病理和生物标志物的不同选择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未来的恶性肿瘤防控工作应继续坚持预防优先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实施一级预防相关举措。预防对减轻中国居民,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居民的恶性肿瘤负担尤为关键。过去几十年间,国际社会通过烟草控制、改善职业卫生条件以及疫苗接种等一级预防措施,显著降低了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国也在云南省宣威市、江苏省启东市、河南省林县等特定地区的恶性肿瘤高危人群中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一级预防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居民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系统性认知水平偏低、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当前亟需创建新的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揭示恶性肿瘤病因并建立人群层面及个体层面的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新机制和新体系。基于当前癌谱转变与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建立一个可以覆盖全民的集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权威科普宣教、个体化风险评估与自我健康管理助手于一体的癌症一级预防数字化智能服务体系,对提升中国居民恶性肿瘤一级预防能力将大有裨益,并能助力中国恶性肿瘤防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癌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管癌是一种复杂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针对非手术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的研究已达瓶颈。近年来,随着对肿瘤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和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目前研究表明,多种基因靶点以及免疫受体与食管癌相关,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等,此外肿瘤疫苗和过继性细胞治疗也在研究中,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实现食管癌的个体化及精准化治疗,提高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疫苗真的能治愈肝癌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患者被诊断时近80%是中晚期,且肝癌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是临床的重大挑战。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正在逐步革新肿瘤治疗的传统范式,但在肝癌患者中受益群体相对有限。随着高通量测序,蛋白组学及免疫组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个体化精准医疗的需求不断提高,肿瘤疫苗,尤其是新生抗原来源的肿瘤疫苗由于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已经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实体瘤中展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重点探讨肿瘤疫苗是否可以有效治疗甚至治愈肝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细胞癌免疫生物治疗的策略和挑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细胞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免疫生物治疗给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溶瘤病毒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多样化的新兴免疫生物治疗技术也逐步向临床应用推进。肝细胞癌的免疫生物治疗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免疫特征,制定不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策略制定过程中需要关注逆转T淋巴细胞耗竭、突破肝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提高免疫治疗的特异性、辅助以免疫佐剂以增强抗肝癌免疫应答、及时和准确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等关键性问题。总之,个体化、特异性、安全和高效,是肝细胞癌免疫生物治疗的必然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颈腺癌病理学分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使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子宫颈腺癌相对发病率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子宫颈腺癌是一组具有不同组织形态、病因学、分子驱动因素和临床结果的异质性肿瘤,有效的病理分类系统对其防治策略的精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近年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将病因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国际子宫颈腺癌诊断标准和分类(IECC)和基于浸润模式的Silva分类系统对子宫颈腺癌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为子宫颈腺癌新分类提供了一定的遗传学证据,分子检测有望成为分类和预后评估工具,并为确定适合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近年子宫颈腺癌病理学分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RNA肿瘤疫苗: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2024/6/8
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其中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肿瘤疫苗有着较好的肿瘤免疫激活作用,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应用前景.mRNA疫苗能够激活或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从而实现抗肿瘤作用.相比较于其他疫苗平台,mRNA肿瘤疫苗具有安全、不被整合、负载多种抗原等特点.肿瘤的不同突变类型导致了肿瘤治疗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肿瘤抗原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mRNA修饰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及翻译效率.这些因素都影响着mRNA疫苗的抗肿瘤效应.目前多种个体化mRNA肿瘤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因此,通过本综述能更好的了解mRNA肿瘤疫苗的作用以及开发个性化肿瘤疫苗的临床价值,并且联合现有的治疗方式能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策略:基于新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6/8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不受中枢免疫耐受影响,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靶向肿瘤新抗原的疫苗、过继性细胞回输及抗体药物等能有效加强和扩大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突破当前治疗瓶颈.本文就黑色素瘤新抗原的个性化治疗现状、最新进展、临床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新生抗原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监管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2/3
新生抗原是由肿瘤细胞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一类特异性多肽,可在细胞内表达和加工,随后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呈现至细胞表面,并被T细胞识别,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随着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预测方法的快速发展,新生抗原疗法已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新生抗原的个体化肿瘤疫苗和过继性T细胞转移疗法在恶性黑色素瘤、脑胶质瘤等肿瘤治疗领域显示出鼓舞人心的结果,并且新生抗原联合其他免疫治疗的方案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这种新兴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在充满医学前景的同时也伴随着复杂的研发、监管等挑战.本文将简要介绍新生抗原的研究进展和监管现状,以期为我国新生抗原的研发、监管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