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乌蒙山位于中国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交界区,是云南省唯一分布峨眉栲、华木荷群系(Formation Castanopsis platyacantha,Schima sinensis)的地区,该群系处于中国西部常绿阔叶林向东部常绿阔叶林过渡的地带,群落更加复杂多样.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群系的群落特征,同时找出其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的联系,该文对该类型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分析了聚类归并的各群落类型的乔灌优势种特征(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重要值),同时采用DCA,CCA和DCCA排序分析进行群落特征分异的环境解释,并与四川峨眉山同类群落进行特征对比.结果表明:(1)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可划分为6个类型:峨眉栲群落,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峨眉栲、十齿花群落,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华木荷、峨眉栲群落,华木荷、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群落,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华木荷群落.(2)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中,峨眉栲大树比例较高,华木荷小苗数量巨大,灌木层常以竹类为优势种.(3)海拔、坡度和太阳年辐射值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导因素.(4)峨眉山同类群落中优势种种群呈稳定型或增长型,而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中,峨眉栲和水青冈呈现下降型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山水林田湖草优先区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其生态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而且需要考虑生态系统本身脆弱性,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因此,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必须从整体统筹考虑,解决生态系统及要素分割管理的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案例区,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脆弱度分析,得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空间分布,确定需要生态修复的重点流域;进一步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角度,辨析保护与发展的冲突区.结果 表明,贵州省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空间差异显著,水源涵养能力在贵州东部和东南较高;土壤保持能力东南和西北部较高;生物多样性服务在贵州省西南、东南、东北部较高.景观脆弱度在都柳江流域、赤水河流域最高,生态重要性高的区域主要在都柳江流域最高.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在贵州省西北和东南部存在较多的冲突区,是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域.并以乌蒙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优先区为案例区,进一步分析生态功能、生态问题,修复措施和工程特点.本思路既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的完整性,又体现了生态恢复的优先性,为山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与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东北地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滇东北地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结果 表明:在滇东北地区合计记录蚂蚁6亚科、41属、120种,蚂蚁群落中发现优势种2个(沃森大头蚁Pheidole wa-soni Forel和樱花帕拉蚁Paraparatrechina sakurae Ito),常见种6个,较常见种14个,较稀有种33个,稀有种65个;5个垂直带的物种丰富度顺序为大雪槽北坡(70种)>药山西坡(50种)>镇雄北坡(47种)>大雪槽南坡(39种)>小草坝北坡(36种);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物种数目1~26种(平均11.8种),个体密度0.2~1136.0头·m-2(平均224.5头·m-2),多样性指数0.0000~ 2.1759(平均1.2763),均匀度指数0.3426 ~0.8422(平均0.5657),优势度指数为0.1702~1.0000(平均0.4010);5个垂直带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1622~0.4821(平均0.3141);蚂蚁群落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和气温对蚂蚁群落主要指标起决定作用;蚂蚁群落主要指标普遍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由气候因素和人为干扰共同促成,主要成因是人为干扰;滇东北地区5个垂直带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干扰,以大雪槽为核心的乌蒙山自然保护区、以药山为核心的药山自然保护区依然保存了面积较大的天然林,加之该地区多雾和高湿度的气候特点,其蚂蚁区系和多样性处于云南省的中等水平,不同垂直带蚂蚁群落间差异明显,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云南省老年人口地域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老年人口地域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方法 基于第五、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据,利用人口密度、广狭度、接近度、不均衡指数、基尼指数和集中指数6个指标,对比分析老年人口分布的趋向性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果 云南乌蒙山片区、滇中大部分、滇西南少部分地区及滇西北部分旅游地老年人口分布集中,滇西北高寒山区老年人口分布稀疏.老年人口地域分布变化不大,较集中和较分散地区变动不明显,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口地域分布影响最显著.结论 老年人口分布集中区应加大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发展老龄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兴建为老服务机构,关注留守老人生活、照料和养老问题.老年人口分布分散区应加快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存质量,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提高健康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00—2019年四川省植被恢复成效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评估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实施后植被恢复成效及影响因素是促进区域植被恢复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一步.基于MODIS MOD13Q1数据,应用Theil Sen斜率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基线"评价方法、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量化不同时间尺度的植被时空变化、恢复成效和恢复机制.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截止2019年底,四川省91%的区域植被出现增长,四川盆地东北部、四川省南部地区以及东南部乌蒙山、川西北高原地区植被覆盖较高;成都市内以及周围市区植被覆盖率较低.(2)植被恢复成效时空差异显著,占全省面积98.68%的区域植被恢复成效明显,高值区面积占比71.47%,集中于除成都平原外的四川省绝大部分区域.(3)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以不显著为主,气温、降水对四川省植被恢复影响微弱,海拔和>35°坡度面积比等地理环境因子则以弱抑制作用为主.(4)在相对平稳的气候背景下,人均财政支出、耕地面积与人均GDP所代表的社会经济因素是植被恢复成效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揭示的植被恢复效果及关键气候、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子,可为植被恢复政策的优化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核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研究以贵州省内的3个山脉(乌蒙山、苗岭山和武陵山)、19个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245棵实生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坚果表型性状29个指标的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及变异进行分析,以揭示贵州核桃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水平,为贵州核桃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245份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质量性状Simpson指数为0.26~0.82,Shannon-Wiener指数为0.12~1.79;核桃小叶形状多样,易发生顶叶退化,坚果核壳表面特征、坚果形状及核仁皮色多样性丰富.(2)坚果表型变异系数为3.32%~47.67%,平均为21.28%且差异显著(P<0.05),居群间变异系数为9.42%~31.61%且差异显著(P<0.05);居群内和居群间变异均是核桃表型多样性的来源,但坚果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显著性均高于居群内,说明居群间变异是该区域坚果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3个山脉区域核桃表型均有不同程度变异,其中,苗岭山核桃表型变异程度低,乌蒙山核桃表型变异程度高;UPGMA聚类结果显示,19个核桃实生居群依据贵州山脉区域划分为三类,表明贵州核桃资源的坚果表型性状平方欧氏距离表现出与地理区域或气候条件呈正相关的趋势.研究认为,贵州具有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且核桃表型多样性高,其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