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籍考》收录医籍浅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医籍考》是中日医学史上一部极有价值的医学目录著作。通过对此书收录医籍出处的整理和统计,归纳日本著名医家丹波氏父子在编撰此书时所收医籍的来源,发现近60%医籍来自目录书和地方志;通过分析考据各类相关文献,研究作者收录医籍的规律及其编撰思路,发现所收医籍内容上以方药治疗为主,不收神仙、房中、兽医类书籍,编排方式以时间为主纲,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现代25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出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激素水平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现代25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一书是由从春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类书籍.书中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为时间段,选择我国各地在该时期内的知名中医妇科学家.本书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内容摘要、25位中医名家介绍、参考文献.重点内容是介绍的中医名家,前五位有蒲辅周、刘奉五、哈荔田、王文川;第六至十位中医名家包括韩百灵、裘笑梅、刘云鹏、沈仲理、何子淮;第十一至二十位中医名家分别为庞泮池、何少山、姚寓辰、蔡小荪、钱伯煊、唐吉父、朱南孙、朱谌予、陈莜宝、卓雨农;第二十一位至二十五位中医名家主要包括:赵松泉、夏桂成、班秀文、王子瑜、宋光济.在介绍这些中医名家时按照先阐述名家的生平,像学术业绩、学医道路;再介绍各自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治疗过的代表医案.通过介绍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了解各自在中医理论方面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思维,和他们身体力行倡导的良好学风;通过分析中医名家们的临床经验特色,体现出他们在专科、专病中的优势方法、绝技等,最大限度向读者们呈现出最耀眼、最闪光的技术特点.综合分析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实现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的共同发展,实现相辅相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全国名中医诊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症-证-药规律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挖掘名中医辨治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中医核心症状、证型分类特征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全国名中医治疗儿童HSP的相关文献及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医案类、临证经验类书籍,建立儿童HSP的症-证-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朴素贝叶斯算法挖掘儿童HSP的核心症状、证型、药物及其关联规律.结果 共纳入664则名中医经验医案,含151个症状、12种证型、323味中药.统计分析得到的常见症状除主症双下肢紫癜外,还有腹痛、食少纳呆、关节痛、咽红、大便干结、口干口渴、神疲乏力等,常见舌象包括舌红、苔黄、苔薄、苔白、苔腻、舌淡等,常见脉象包括脉数、脉细、脉滑等;常用中药有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紫草、白茅根、连翘等,以清热药、凉血止血药为主;常见证型有血热妄行证、风热伤络证、湿热痹阻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等.朴素贝叶斯算法分析得到9个证型的核心症状及中药,如血热妄行证的核心症状为紫癜大量、斑色深红或紫红、鼻衄、口干口渴、口唇色红,核心药物有水牛角、生地黄、紫花地丁、栀子、牡丹皮等.结论 运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分析名中医治疗儿童HSP症-证-药规律与临床基本一致,对临床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论《太平御览》医药资料内容与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太平御览》内容宏富,是宋代四大类书之一.涉及医药内容比较集中的是人事部、道部、方术部、疾病部、饮食部、药部六个部类.对《太平御览》医药资料按内容进行归类,基本可归纳为人体、养生、疾病、本草、医药史五个方面.《太平御览》收载医药资料的特点:广征博引,引文以非医书籍为主;保存佚文,古书旧貌得以再现;中心突出,材料以类目为统领;出处详明,材料来源清晰可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医案的文化特征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医案,又称诊籍、病案、方案、脉案、脉语等,是医生临证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过程、疗效分析、预后转归等的真实记录.章太炎对其评价极高,尝谓:"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笔者近年参加大型中医类书《医案类聚》[1]的编撰工作,研读了大量清末以前医案专著,深刻体会到中医医案所蕴含的巨大文化魅力,本文就其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作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词频分析法的中医营气卫气之论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中华医典》中营、卫二字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以及营气、卫气的含义.方法 以"营""营气""卫""卫气"等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系统整理《中华医典》中涉及营、卫二字的论述,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建立语料库.基于词频分析法,结合计算机数据挖掘与统计技术,定量分析营、卫二字的分布特点及规律.结果 在《中华医典》中,"卫"字出现的频次最高,为13085次,占四组关键词总频次比例为47.17%,高于出现频次比例为35.13%的"营"."营气""卫气"在医经类书籍和综合医书类中的出现比例分别是:"营气"平均每本出现5.37次和3.14次,"卫气"平均每本出现11.76次和8.06次.综合文献分析与词频分析,营、卫二字的概念以军事题材为主.结论 "营""卫"在综合医书类、医经类文献中出现次数最多,"卫气"出现的频次高于"营气",营气、卫气是通过营居、卫戍的概念隐喻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药典中药材及饮片彩色图鉴》书评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国药典》(一部)是我国中药的法定依据,但涉及到中药材和饮片的形态描述,文字的专业术语化、简练化常给使用者带来理解和遵从的困难,因而不断有各类图谱类书籍的出版.记载中药的历代本草也常配以绘图以弥补文字描述的局限.《中国药典中药材及饮片彩色图鉴》依据2010年版药典,收录了592种中药材及饮片.图片部分包括手工彩绘药用动植物(矿物)图千余幅、摄影饮片图近600幅.手工彩绘图利用了现代绘制技术,形象逼真,构图优美,比实地拍摄的植物照片更能清晰地凸显药用植物重要形态部位和药用器官部位的形态结构和特点,可协助《中国药典》使用者深入认识和了解原植物(动物)的形态特征,补充了药材鉴定中原植物(动物)鉴定的缺憾.同时每种药材提供了饮片摄影图,将药材和饮片实现了一一对应,对于目前《中国药典》饮片描述过于简略是极为重要的补充.文字部分较《中国药典》增加了原植物(动物)形态描述,增加了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精简说明,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回顾性分析方法探索评价古代临床医家之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索对古代中医药知识进行有序推荐的方法,并给出推荐依据.课题组借鉴史常永在《实用中医文献学》所提的"以人类书"古籍著录方法,对古代中医药知识的评价,采取先通过评价医学知识创造者的"人",来实现对所创造知识评价的目的;并以"人"的评价要素,构建"医家评价要素模型"以推送知识."以人类书"启发我们,一者解决了不同学派知识比较所产生的偏移问题;二者解决了长期以来对知识内容无方法予以评价的学术问题.对于古代医学人物的评价,课题组在基于回顾性研究,即基于历代正史、方志、医家传记、医案、医学人物词典等公允文献记载的基础上,研究归纳总结出针对医家人物评价的要素,并形成一个关于人物评价的基本构建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杨仁斋《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伤寒格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杨仁斋为南宋内科大家,其提出的"伤寒格法"学说是在南宋医学界普遍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指导的大背景下,主要吸收借鉴朱肱、王实的伤寒学说以及江南永嘉医派的治学理念而形成;在书写脉络上采用"歌诀体",同时将伤寒法度归纳为"四要";在辨治要领上以病类证,伤寒杂病合参,将伤寒学与中医内科学交叉融合,对后学临床辨治具有较大的意义.挖掘其伤寒学术价值,可丰富伤寒学科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近现代医案探讨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桃核承气汤在近现代临床中的证治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动检索医案类书籍中有关桃核承气汤的医案,检索时间为19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3例医案中男性患者154例(44.90%),女性患者189例(55.10%),男女比例为1:1.23;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1~40岁之间,占基本年龄医案分布的67.31%;涉及病名85种,症状162个,舌质9种,苔色和苔质共13种,脉象24种;服药疗程7剂以内占比74.62%,药后反应大便增多占比50.85%;加味药物有166种,筛选出桃核承气汤主治病种6个,主要症状11个.结论 桃核承气汤证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较多;患者以青壮年居多;主要症状为大便秘结、少腹急结、烦躁、小便不利、腹胀痛、口干渴、神识不清、发热、腰痛、纳差和不寐.近现代医家运用桃核承气汤的范围不断扩大,临床中符合瘀热互结的病机,皆可灵活加减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