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卫气内伐"理论辨治手足综合征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手足综合征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麻木或疼痛,可伴有脱屑、皲裂、渗液、破溃等,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从"卫气内伐"理论分析,脏腑失调,营卫化源失常、循行受阻,致使卫气内伐而伏于脉中,在内不能温煦脏腑,在外不能固表御邪,加之在内的药毒(抗肿瘤药物)和在外之风寒湿邪袭扰,虚实夹杂,而成手足综合征.治当健脾和胃、温阳益肾、调和脏腑、祛邪蠲痹,方能营卫得源、清浊得分,卫气得温、脏腑得煦,血脉得通、卫行得畅,身无邪扰、内外皆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 367例成人流行性感冒患者证候分布特征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成人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流感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成人流感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横断面研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研制的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4 367例流感患者。JBI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样本量计算的风险偏倚较高,取样方式和应答率条目的描述不清楚。规范后的流感证候共17种,对事件发生数≥50例的证候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频率≥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证候有9种,前5种依次是风热犯卫证〔 n=1 583,合并发生频率(RATE)=34.3%,95%可信区间(95% CI)为22.2%~46.3%〕、表寒里热证( n=1 122,RATE=36.1%,95% CI为21.2%~51.1%)、风寒束表证( n=860,RATE=19.4%,95% CI为10.7%~28.0%)、热毒壅肺证( n=217,RATE=17.1%,95% CI为9.1%~25.0%)、卫气同病证( n=184,RATE=38.8%,95% CI为14.2%~63.5%)。亚组分析显示,流感证候可能存在地区差异,风热犯卫、热毒壅肺证候分布频率南方地区(RATE分别为36.5%、18.6%)高于北方地区(RATE分别为30.9%、15.4%),风寒束表、表寒里热证候分布频率北方地区(RATE分别为23.8%、40.1%)高于南方地区(RATE分别为15.7%、32.3%)。 结论:流感的常见中医证候为风热犯卫证、表寒里热证、风寒束表证、热毒壅肺证、卫气同病证、风热夹湿伤表证、风寒夹湿伤表证、卫分证、湿热在表证9种,可为流感的准确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帝内经》论肉的生理功能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肉是中医藏象理论"五体"之一,其不仅覆藏筋骨而充形,也有卫外抵御邪气的作用,同时分肉之间也是营卫尤其是卫气通行、经脉循行的部位之一.肉满实而解利是长寿征象之一.《黄帝内经》对肉生理功能的论述为后世应用解肌法以及在肌肉层次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诊疗时,在将"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基础上,掌握肉的功能特点,有助于精准施术、精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从"营卫之行,脏腑之变"探析睡眠障碍机制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指睡眠-觉醒功能异常.中医上将SD分为"昼不精""夜不暝"两种状态,而营卫和脏腑是人体寤寐变化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阐述营卫循行的常态,营卫昼夜皆行五十周,而卫气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以阴阳跷脉为枢机,以三焦膜系统为循行的物质基础,具有大小两个循行回环及"昼周于身""夜周五脏"两种交替循行方式,在睡眠-觉醒中具有先导作用.脏腑是营卫生成的源泉,又能对营卫运行产生阻碍.提出五脏之变最终影响五神,消化系统是六腑致病的核心.治疗上不拘于针药,倡导多手段协同作用,避免一味镇静安神,关键在于恢复营卫节律性运行,平和脏腑之气,从而迅速、有效、持久地改善S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内经》皮部理论在特应性皮炎辨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通过讨论《内经》皮部的概念与范围、《内经》皮部的阴阳属性及特应性皮炎的脏腑辨证归属,并在《内经》皮部理论指导下探讨了特应性皮炎的6点相关病因病机:火热作祟、湿邪伤表、风邪郁于肌肤、肝虚为燥热所伤、卫气失常以及邪伤脏则不乐.最后在生态视域下进一步讨论了 AD的辨治思路:构建生态模型,结合微观个体和宏观环境的多种因素综合辨治.微观上,当遵循开阖枢规律,并注意调节个人心理、情绪及行为;宏观上,当结合当年运气变化,并考量地理环境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帝内经》卫气理论现代解读及临床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中医卫气理论创立于《黄帝内经》,书中除论及卫气的物质基础、功能性质、周流路线等基本问题外,还指出了卫气失常的病机与治疗原则.文中从现代中、西医学视角,对《黄帝内经》卫气理论进行解读和总结,认为卫气病之病机为卫气失常,其治疗原则为通补卫气,即虚者以补益卫气为主,实者以通畅卫气气机为主.卫气病为百病母,卫气理论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应用.文中以外感热病为例,认为其病机属卫气虚滞、感受邪毒,其治当以通补卫气、祛邪解毒为法;卫气理论不但可以指导外感热病治疗,对疮疖痈疽类外科疾病、部分炎症性内伤杂病的治疗亦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病机分析、治则治法可以借鉴外感热病的分析与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法国中医斯理维·马丁·胡对"气"的认知与想象
编辑人员丨2024/7/6
当代法国中医斯理维·马丁·胡对传统中医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致力于继承和发展古典针灸学,推动西方社会学习和发展中医学.她在著作《中国医学》中,她将"气"等同于能量,将三焦理论、五行理论、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营气卫气理论等整合,构建出能量的产生、分配和使用的人体能量系统.同时,她提出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恢复人体能量平衡的看法,不仅要考虑到心理和身体的致病因素,更要考虑到灵魂对身心的统摄.西方学者们对中医的变异性解读,使得中医成为了一门世界性医学,同时成为医学创新的源头,对中医的海外传播与现代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五运六气理论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叶桂承经旨而博采众长,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诊疗中风的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叶氏认为,风木司天容易出现气火上亢,脾土受克又兼气机上下滞塞,而天符岁会年气候变化剧烈,阳气开泄,阴不内守而中风.中风发病特点与时令之气有关,厥阴风木主时与火热之气当令,耗气伤津,气津输布异常致络脉空虚而中风;冬令天反暖失于封藏,多肾阴暗耗而动风.针对上述病机,其中厥阴风木当令,脾胃受邪,故治以培补中气,同时兼以敛降之品调节人体升而不降的气机状态;火热当令,阳气发泄,致络脉空虚而中风者,补益脾胃以实卫气;冬令当寒反暖,致肾精不固而中风者,则以滋水涵木为法.叶氏重视外界环境因素对病机的影响,将天人相应的思想运用于中风的辨证论治中,示人以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国医大师韩明向基于"损其肺者,益其气"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韩明向教授基于"损其肺者,益其气"理论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认为COPD稳定期病机以肺气虚为主,渐致卫气不固、宗气难下、元气乏源,治当以补肺健脾益肾为基本之法,兼祛邪、化痰、祛瘀、养血.针对肺气虚证,自拟参芪温肺方加减以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肺脾气虚证,自拟参芪补中方加减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肺肾两虚证,自拟参芪调肾方加减以补肺益肾、活血祛瘀.标本兼治,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尿潴留(Elsberg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施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发的急性尿潴留,又被称为Elsberg综合征,是带状疱疹疾病患者内脏功能障碍的表现.目前,西医常采用抗病毒药物和临时导尿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佳.基于中医古籍对该病的相关论述结合对VZV引发的急性尿潴留临床特征分析认为,此病内因重在脾胃气虚,导致卫气不足,伏邪再发;或膀胱失其中焦濡养,排泄无力;或因虚而实邪内生,阻碍气化.外因则有风热侵袭,搏结水府气血;或入里化热,经脉受阻;或邪犯水火,耗气伤阴,循经走窜.治疗当以扶正祛邪、益气通窍为主,治疗时当把握关键时机,以免形成长期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