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应性皮炎瘙痒的神经免疫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始于婴幼儿阶段,部分患者可迁延终生[1,2].慢性瘙痒是本病突出症状之一,根据2007年国际瘙痒研究论坛(IFSI)提出的分类方法,AD的慢性瘙痒属于典型的"原发性皮肤炎性疾病瘙痒"[3],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导致抗瘙痒治疗效果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红松幼苗光合特性对低温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早萌发生长的红松幼苗极易遭受春季低温的危害,进而影响其更新.为探究春季极端低温对红松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探讨了 一年生红松幼苗对不同低温(T1:10 ℃、T2:6 ℃、T3:2℃、T4:-2 ℃、T5:-6℃)和不同光照(L1:150 μmol·m-2·s-1、L2:750 μmol·m-2·s-1、L3:1500 μmol·m-2·s-1)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温度降低,各光合指标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6℃和10℃时,红松幼苗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在中等光强(750 μmol·m-2·s-1)处理下显著高于低光强处理(150 μmol·m-2·s-1)和高光强处理(1500 μmol·m-2·s-1);(2)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逐渐升高.在光照750 μmol·m-2·s-1下的PSⅡ光合系统受损最小,在温度低于2 ℃时以L3(1500 μmol·m-2·s-1)光强对PSⅡ光合系统的伤害最大;(3)低温胁迫下,低光和高光环境均加剧了红松幼苗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由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造成了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且以高光下的损害降低最为严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遮荫保温、营造针阔混交林、抚育间伐等早期预防低温灾害的经营管理措施,旨在为红松幼苗的早期生长更新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ELN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精神分裂症(SCZ)是一种严重、复杂的精神疾病,对公众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及神经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RELN基因位于人类的7q22.1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细胞外基质的丝氨酸蛋白RELN,该蛋白在大脑皮质及海马体中合成,参与神经元迁移和大脑新皮质发育.RELN及其信号通路异常可限制树突增殖、影响神经发生和突触传递,从而导致认知缺陷和大脑形态异常.既往基于多群体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RELN基因是SCZ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对RELN的功能特点、基因多态性及其在SCZ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阐明RELN基因在SCZ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为SCZ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应激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肌损伤的模型评价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慢性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和ApoE-/-小鼠.10周饮食干预后进行AS病理观察,AS鉴定成模后再复合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6周,分为五组:对照(control)组、CUMS组、AS-普通饲料喂养(AS-regular diet,AS-r)+CUMS组、AS-高脂饲料喂养(AS-high-fat diet,AS-h)组和AS-h+CUMS组,每组各10只.CUMS期间对各组小鼠进行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脂;HE、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根部病理改变;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心功能;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心肌组织AT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Oxygraph-2k高分辨呼吸能量代谢仪检测心肌线粒体耗氧率;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各CUMS组运动总路程、进入中央区次数、糖水偏好率均显著下降(P<0.05);各AS组主动脉根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脂质沉积及内皮损伤,心功能均显著下降(P<0.05)、并伴随不同程度心肌损伤(P<0.05);AS-h+CUMS、AS-r+CUMS心肌线粒体结构破坏,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支持的呼吸、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I支持的呼吸和电子传递系统最大呼吸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应激通过破坏AS小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及能量代谢功能导致线粒体非稳态负荷发生,进而加剧心肌细胞凋亡加重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线粒体调控免疫系统激活及代谢调节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作为真核细胞至关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不仅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和细胞分化、信息传递、凋亡、调控细胞生长和周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还参与到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和免疫调节。免疫代谢被认为是控制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因素。静息淋巴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OXPHOS)和脂肪酸氧化产生能量,而活化淋巴细胞则迅速转入糖酵解。OXPHOS及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的线粒体活性氧参与到免疫细胞的许多功能。此外,线粒体是一种动态细胞器,可提供线粒体DNA等免疫原性分子,导致免疫系统激活。本文主要从免疫原性和免疫代谢和两个方面综述线粒体在激活和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分子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人藻酸受体功能调节机制在脊髓痛觉敏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海人藻酸(kainate, K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通过调节外周和中枢感觉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信号参与疼痛处理。近年研究发现,多个与KA受体功能相关的蛋白在KA受体功能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参与伤害性疼痛信号的传递。文章通过综述KA受体特点、KA受体在疼痛通路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及KA受体功能调节机制,包括与之互相作用的多种蛋白,深入探讨KA受体在神经突触可塑性和痛觉敏化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泌体参与调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外泌体途径是介导细胞之间物质与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发生、发展与预后转归。HBV可能利用外泌体生物发生途径增加病毒本身向周围肝细胞播散并帮助病毒逃避宿主免疫清除,同时外泌体也可通过负载病毒信息介导HBV感染后肝脏免疫炎症损伤、抗病毒免疫应答,影响疾病转归。现就外泌体在HBV感染后病毒复制播散、免疫炎症损伤及抗病毒应答调控等方面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溶瘤作用的前景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近年来,随着对ORFV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ORFV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型溶瘤候选病毒。优势包括:基因组较大,允许多个外源基因的整合;受感染者中缺乏抗体,避免了溶瘤病毒的传递障碍-血清中的中和抗体;致病性低,病变部位往往呈现局部、自限性的特点;对宿主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抗肿瘤的机制依赖于固有免疫细胞,适用于一般免疫缺陷的患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泌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外泌体是由膜包绕的纳米级囊泡,其可通过旁分泌等途径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调节受体细胞功能,还可参与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诱导炎症细胞的迁移。本文拟从外泌体的结构和功能入手,阐述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期待为探寻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泌体在恶性血液肿瘤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恶性血液肿瘤发病率日益上升,尽管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不断出现,但复发和耐药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外泌体是细胞分泌携带包括mRNA、微RNA及蛋白质等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微小膜泡,其携带和传递重要的信号分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在生物体中表现出广泛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肿瘤细胞外泌体被证实有助于癌细胞的增殖、血管新生、侵袭、远处转移及耐药。多项研究表明部分恶性血液肿瘤细胞外泌体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现就外泌体在恶性血液肿瘤耐药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