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侧颈低领切口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采用侧颈低领切口行单侧甲状腺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四川省科学城医院2018 年6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209 例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7 例和试验组10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低领弧形切口(胸骨切迹上方约1 cm)手术,试验组采用侧颈低领切口,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喉上神经显露情况)、术后情况(拔管时间、术后外观满意度评分)、并发症情况(肢体麻木、声音嘶哑、声调变低),分析采用侧颈低领切口行单侧甲状腺切除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喉上神经显露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15,P<0.05);试验组术后外观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54,P<0.05).结论 侧颈低领切口在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较传统手术切口更易暴露喉上神经,其在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安全性与传统切口相当,术后切口美观度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切口,在临床中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低领弧形切口功能性颈廓清术治疗甲状腺癌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低领弧形切口功能性颈廓清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5月~ 2016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2侧术中采用低领弧形切口行颈廓清术(Ⅱ~Ⅵ区).统计低领弧形切口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及颈部各区淋巴结清扫数,并通过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感觉与美容满意度.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低领弧形切口行改良根治性颈廓清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淋巴结清扫彻底性、颈部感觉功能保留良好、颈部皮肤牵拉影响小、外观满意度值高的优点.缺点是手术时间略长,但熟练掌握后可明显缩短.结论 对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采用低领弧形切口手术方式,能保证手术的彻底性,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改善患者颈部感觉及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低领小切口用于甲状腺腺瘤治疗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近期来我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瘢痕评分、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少(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未有复发情况发生.结论 采取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锁骨上窝侧入路斜切口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现代甲状腺手术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创伤小、恢复快、颈部瘢痕不明显或完全没有瘢痕的微创美学效果.传统入路手术多采用颈前胸骨上窝低位弧形切口,不仅切口瘢痕大,而且隐蔽性差,由于皮瓣游离范围大,术后患者常有游离皮瓣区肿胀、颈部紧缩感、吞咽疼痛等不适表现,严重影响美观和生存质量.2014年以来,通过改进甲状腺手术入路,应用锁骨上窝侧入路斜切口开展甲状腺手术30例,选择平时易被衣领或项链所掩盖的部位,避开皮肤张力较大的中央区,且不需要大面积游离皮瓣,兼顾了微创与美容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传统术式与低领小弧形切口对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甲状腺外科手术中传统术式与低领小弧形切口的应用效果,探讨治疗该病的有效术式.方法 选取武汉市普仁医院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86例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各43例,传统组应用传统术式治疗,微创组应用低领小弧形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情况(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甲状旁腺素和血清钙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皮下结节、切口粘连、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切口美观程度.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均少于传统组,且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与住院时间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63、15.843、3.350、18.943、3.443,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甲状旁腺素和血清钙水平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微创组降低幅度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0、13.160,P<0.05);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9.3%)显著低于传统组(27.8%)(χ2=4.914,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美观程度优于传统组(χ2=12.797,P=0.002).结论 甲状腺外科手术中低领小弧形切口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对甲状旁腺素和血清钙水平的影响较小,术后美观程度高,值得临床推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腺癌不同治疗方法彩超声像学改变和sIL-2R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不同治疗方法彩超声像学改变与sIL-2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收治10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观察组使用低领小弧形切口,对比两组彩超声像学改变和sIL-2R相关性.选择同年体检50例健康人员作为健康组,与甲状腺癌患者对比不同甲状腺疾病的血清sIL-2R.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IL-2R水平无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第5天的sIL-2R含量比治疗前高,治疗后第10天开始下降,第30 d降到正常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IL-2R水平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满意率比对照高,生存率与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所有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甲状腺中回声均匀和境界清楚例数有所增加,回声不均匀与边界不清楚例数降低,治疗后血清sIL-2R第5天就开始降低,之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甲状腺手术之前的血清sIL-2R比良性和健康组高(P<0.05),之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对甲状腺癌治疗过程中,低领小弧形切口治疗能够改善sIL-2R,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甲状腺手术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MIA)行甲状腺切除的可行性及其在颈前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采取SMIA手术治疗的60例单侧甲状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SMIA组),以同期采取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LACA)手术治疗的60例单侧甲状腺癌病人作为对照(LACA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相关结果及术后颈前区功能的差异.采用EQ-5D-5L量表评估颈前区功能的主观感受,采用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评定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引流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两组在保护颈前区功能和减少术后颈部不适感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MIA组均优于LACA组;在切口愈合及临床效果方面,SMIA组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得分优于LA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SMIA行甲状腺切除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对甲状腺手术颈前区功能保护的作用优势明显,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入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甲状腺肿物患者颈前低领小弧形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甲状腺肿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发病率非常高,临床多在确诊甲状腺肿物后,明确肿物的良恶性后,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虽然可有效切除患者的甲状腺肿物,但是也会损伤患者的神经、血管,术中或是术后有较高概率发生大出血、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窒息等并发症.再者,传统甲状腺手术制作的切口比较大,患者术后有较高概率留下相对明显的瘢痕,会对患者外形美观度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升高,颈前低领小弧形切口手术逐步在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手术切口较小,手术疗效确切,术后瘢痕不明显,更受患者青睐[2].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2种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物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锁骨上切口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中山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甲状腺手术普遍采用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即胸锁关节上方1~2横指的弧形切口(见图1).自100多年前开始实施,是目前甲状腺手术的主流入路.其优点包括切口与甲状腺距离近、显露方便、易操作、延伸灵活等.但术后较多病人会出现吞咽联动的牵拉感和颈部压迫感等不适.主要是此入路切断颈正中区域的脂肪垫和颈阔肌,因而造成以上不适.此种不适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严重影响生活.目前,各类颈部无瘢痕的腔镜手术广泛开展,术后随访发现病人颈前区不适大幅度减少.借鉴腔镜手术的优势,如何在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同时,保护好颈前区组织、减少颈部不适症状的发生,一直是以开放手术为主的甲状腺外科医师思考并设法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近1年半时间里,采用锁骨上切口、胸锁乳突肌前间隙入路行各种甲状腺手术1000余例.认为此入路基本可替代绝大部分开放甲状腺手术中所采取的低领弧形切口,值得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种新的手术策略:完全经颏下单孔腔镜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与目的:传统开放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采用颈部"L形"或者"低领式长弧形"切口,手术创伤大且在颈部留下较大瘢痕.由于颈部操作空间小、解剖复杂,采用腔镜技术清扫侧颈部淋巴结难度亦较大.为此,笔者探索了一种新的手术策略—完全经颏下单孔腔镜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采用该术式行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患者的资料,初步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22年9月完成"完全经颏下单孔腔镜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1 h,术后第5天出院,无感染,无声音嘶哑,无低钙性手足麻木等并发症.患者颈部自然体位时手术切口瘢痕位于颏下凹陷处,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患者对颏下切口满意.结论:采用"颏下单孔"入路行腔镜下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初步判断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无明显术野盲区、切口瘢痕隐蔽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